【文/观察者网 杨蓉】
2月14日,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援引国内一项研究报道称,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顶尖海归科研人才中,从美国回流者占比最高。尤其是拥有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两大美国知名院校的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海归来源地。
报道称,这项研究由天津师范大学地理学部和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联合开展,日前发表在中文期刊《热带地理》上。该研究调查了2009年至202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履历情况,发现当中近半(约1250名)都有在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留学或工作的经历。
据《南华早报》说,研究中并没有提供具体数据,但表示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海归来源地,也是"北京和上海海归人才的主要来源地"。
在美国,归国人员其次多的地方是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硅谷核心区)和伯克利。在亚洲,主要来源地则是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日本东京。
哈佛大学的哈佛铜像 视觉中国
报道说,研究还发现,北京和上海是最受海归人才青睐的两大目的地,调查样本中有超过三分之一选择在北京生活工作,还有17%选择了上海。此外,新加坡是南京海归人才的主要来源地,而从香港前往内地的科研人员则更青睐广州和武汉。
关于为何来自美国的归国人员占比最高,研究报告认为有多方因素影响。报告写道:"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美两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已明显缩小。"报告提到的另一个因素,则是2018年美国政府宣布启动"中国行动计划"后,华裔科学家和中国在美留学生面临的"无端指责和怀疑"。
另外,研究报告指出,在国内的人际网络也是"吸引"海归人才归国的"重要因素"。"中国高层次人才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社会和文化融合程度较低,这是他们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报告补充,其他因素还包括学术和社会关系,以及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研究机会的前景。
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启动"中国行动计划",宣称旨在调查被认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商业机密窃取和经济间谍活动,此举广受诟病,被指控冻结了正常学术合作,助长了反亚裔种族偏见。尽管拜登政府上台后于2022年终止了该计划,但其造成的寒蝉效应仍然笼罩着学术界,不少在美生活工作多年的华裔学者因此回到中国。
去年7月,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SCCEI)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离开美国的在华出生科学家人数正逐渐增加,从2010年的900人上升到2021年的2621人。PNAS上刊登的一项调查称,在美国实施"中国行动计划"三年多后,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华裔科学家感到"不受欢迎",72%觉得"不安全",约70%因调查"担惊受怕(fearful)"。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科研成果取得显著进步。国际顶尖科学刊物《自然》最新公布的自然指数显示,中国成为物理科学前十名榜单的霸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位列前三。唯一两家跻身物理科学榜单前十名的非中国机构来自德国和法国,美国排名最高的麻省理工仅位居1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