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尼访美,特朗普再提"合并"美加2国,美国关税利刃下,加拿大总理无奈陪笑,不简单

当地时间10月7日,华盛顿白宫里上演了一场让国际舆论哗然的外交戏码。加拿大总理卡尼带着推进贸易谈判、缓解关税压力的期待,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会晤,这也是卡尼就任总理以来两人的第二次面对面沟通。原本这场会谈的核心议题应该是美加之间的贸易分歧和关税问题,毕竟加拿大国内早已对自由贸易协定的未来充满担忧,卡尼此行更是希望能在特定行业关税上取得突破,为两国后续达成新经济安全协议铺路。

可谁都没料到,会谈进行到卡尼列举特朗普第二任期成就时,当卡尼说到"在许多方面中最重要的是"停顿的间隙,特朗普突然插话,抛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以及加拿大和美国的合并。"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合并"提议,卡尼的反应堪称外交场合的"教科书级应对",他只是尴尬地笑笑,轻飘飘地回了句"我可没想那么多"。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抹笑容里满是无奈,毕竟上一任加拿大总理就是因为对美国类似言论应对不够强势而被迫下台,卡尼如今的处境可谓进退两难。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公开提及"吞并加拿大"的想法。过去几个月里,他多次在不同场合说起这个话题,甚至直言不讳表示愿意通过"经济力量"实现目标。

就在这次会谈中,特朗普一边说着要讨论降低对加拿大各行业的关税,一边又强调美国在加拿大问题上已经做出妥协,还提到正在制定方案让汽车在美国本土生产,言外之意就是不希望美国人购买加拿大制造的汽车。这种一边画饼、一边施压的做法,把美国的贸易强势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军事和战略角度来看,特朗普的"合并"言论看似荒诞,实则暗藏深意。

美国和加拿大共享着长达8891公里的世界最长国际边界,两国经济早已深度绑定,汽车零部件一天内可能多次穿越边境,加拿大还是美国35个州的最大出口市场,同时也是美国最大的外国投资者,过去五年仅对美投资就达5000亿加元。可在特朗普的"零和博弈"世界观里,加拿大不是亲密盟友,而是经济竞争对手,他始终认为美国在美加贸易中"吃了亏",2018年就曾抱怨美加贸易逆差,还称加拿大"对待我们非常非常粗鲁"。

特朗普之所以敢如此频繁地拿"合并"说事,背后有美国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单看军事力量,美军预算超过加拿大二十多倍,拥有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从纯军事数字上看确实对加拿大拥有压倒性优势。而且此次会谈中,特朗普还提到美加将在美国"金穹"导弹防御计划上合作,甚至抛出"加拿大若并入美国,就无需支付610亿美元'金穹'费用"的诱饵,试图用安全合作捆绑加拿大。

但真要实现"合并",可能性几乎为零。法律层面,美国宪法第四条第三款明确规定,新州组建或并入必须经过相关州立法机关同意,这意味着不仅要美国国会批准,还得加拿大十个省立法机构点头,单是魁北克省的法语至上主义者就绝不会同意。经济层面,加拿大也不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2018年特朗普对加拿大钢铝加征25%关税时,加拿大就立刻反击,对威士忌、摩托艇等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精准打击共和党关键选区产业,要是真爆发全面贸易战,美国也得承受巨大损失。

最关键的是加拿大民众的态度,民意调查一直显示,加拿大人对国家认同极为自豪。他们虽然和美国共享部分价值观,但国家认同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不是美国"的基础上--全民医疗保健、更宽松的枪支法、对多元文化的官方承诺,这些都是加拿大人不愿放弃的核心利益。即便特朗普拿出极其优厚的经济条件,国家主权和民族自豪感也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就像苏格兰即便留在英国经济更有利,仍坚持寻求独立一样,加拿大民众绝不会轻易接受成为美国第51个州。

说到底,特朗普的"合并"言论更像是一种谈判策略,而非真正的领土扩张计划。他深谙"锚定效应",先抛出"合并"这种极端要求,让后续提出的贸易诉求--比如在钢铁、铝制品、汽车产业上让加拿大让步--显得更合理,更容易被接受,这正是他在《交易的艺术》里详细描述过的商业谈判手法。同时,这种言论还能迎合国内保守派选民,巩固"美国优先"的形象,转移国内对贸易战负面影响的关注,毕竟在政治娱乐化的当下,这种夸张言论能轻松让他占据媒体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