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家长为高中儿子拒绝双休冲上热搜。高二学生父亲公开喊话:"双休耽误考大学!"教育局回应文件甩脸,矛盾炸出教育界脓疮。

攀枝花家长把娃从会理县送到市区读书,砸钱供学只为高考翻身。家长直言"高二必须拼,双休是祸害",教育局亮出教育厅红头文件:严禁周末补课。两方对轰撕开县城教育遮羞布。十年前四川高中月休两天是常态,现在搞双休反而成洪水猛兽。

教育厅《二十条措施》白纸黑字写着"严禁集体补课",攀枝花教体局回应堪称太极宗师。先说按文件办,再补刀"提倡学校做好服务",翻译过来就是"文件要执行,补课看本事"。

家长焦虑根源在县城教育畸形生态。会理县到攀枝花直线距离120公里,跨市求学已成川西教育移民标配。乡镇中学重本率不足5%,市区重点高中重本率超60%。教育鸿沟逼着家长跨市陪读,双休意味着要多付两天房租,多盯两天自习,多烧两天补课费。

攀枝花教体局回应藏着重磅信号。文件特别标注"天气过热过冷不得补课",攀枝花夏季超40℃高温天数达28天,冬季干热河谷效应明显。这条规定直接把补课时段砍掉三分之一,学校想打擦边球都没门。成都七中早实行大小周轮休,绵阳中学周末只休周日下午,教育内卷已形成鄙视链。

教育部门与家长诉求根本是两条平行线。文件要减负,家长要加码;政策要公平,现实要升学。攀枝花某重点高中班主任透露,家长联名要求周末开自习室,学校被迫"自愿托管"。教育局回应里"做好服务工作"六个字,成为新型补课暗号。

高考工厂模式遭遇政策围剿。衡水中学四川分校去年被罚30万,起因就是周末考试排名。成都四七九中学取消月考引发家长集体信访,教育减负陷入"学校松绑,家长上锁"的死循环。

教育公平困局在川西高原彻底暴露。凉山州与成都重点高中录取线相差150分,教育移民每年带走县级中学30%优质生源。攀枝花作为川滇交界教育高地,承受着周边七县两区的升学压力。周末补课禁令看似解放学生,实则加剧家长恐慌。

这场博弈没有赢家。教育局按章办事反被骂,家长拼命鸡娃遭嘲讽。攀枝花某高中校长酒后吐真言:"我们就是风箱里的老鼠,文件要减负,家长要成绩,老师要评职称。"教育改革的阵痛,全砸在基层学校头上。

政策与现实的鸿沟越撕越大。当教育厅文件撞上家长诉求,攀枝花的回应充满黑色幽默。全省二十条措施刚落地,周末双休试点已冒头。教育减负这场大戏,川军又走在矛盾最前沿。

教育部门卡死补课时段,家长转头报满培训班。攀枝花教体局强调"不得提供补课场地",培训机构周末爆满全是校服。这场猫鼠游戏从教室转到写字楼,补课费翻三倍不止。教育减负减出天价补习班,政策善意沦为中产家庭收割机。

县城教育正在经历血腥绞杀。攀枝花家长为双休急眼,背后是教育资源配置的惊天悬殊。当市区重点中学重本率是县城中学的十二倍,周末补课成为底层家庭最后的救命稻草。教育厅文件写得再漂亮,填不平横跨城乡的教育天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