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2019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挑起首次对华贸易战时,人民币曾身处前沿阵地。当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时隔十多年首次跌破7:1的关键关口,一度引发投资者恐慌。

如今,重返白宫的特朗普故技重施,"贸易战2.0"随之而来,中美再度陷入对峙,类似担忧卷土重来。但此次情况已截然不同:人民币成功抵御贬值压力,兑美元汇率总体保持稳定,甚至多次走强。

香港《南华早报》5日报道援引分析人士观点指出,在中国坚守"贸易战"阵地的背景下,人民币因汇率贬值幅度极小、海外使用频率持续提升,在本轮中美贸易冲突中展现出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据报道,今年4月初,特朗普宣布对几乎所有美国贸易伙伴征收大范围所谓"互惠关税",人民币汇率短暂下跌后迅速反弹,此后整体呈走强态势。迄今为止,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上涨约3%。

分析人士解读称,尽管要成为与美元比肩的全球储备货币仍道阻且长,但在中美紧张局势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人民币今年展现出的韧性,意味着其正步入新时代:随着全球结算中人民币使用量的增加,它正逐渐走出"独立"之路。

华泰证券上周在研究报告中表示,"我们重申,人民币有效汇率开始走出'独立行情',这意味着其升值不再单纯由美元走弱所驱动,标志着人民币汇率从低估回归'合理'区间。"

报告指出,5月日内瓦首轮中美贸易谈判后,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便开启"独立"升值趋势。即便7月后美元指数反弹2%,人民币兑该货币篮子仍上涨2.2%。这一迹象表明,人民币已不再单纯跟随美元波动。

报告还称,由于美国政府财政可持续性担忧加剧、美联储独立性受到质疑,美元持续走弱,"中长期来看,人民币仍有坚实的升值基础和明确的上涨空间。"

报告同时强调,"人民币升值有望引发中国资产的重估,货币走强可能会提振市场对人民币计价资产的需求,尤其是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此外,专家指出,与上一轮贸易战相比,人民币在成为真正全球货币方面取得了更大进展。中国正采取措施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安联贸易上周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结算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超过40%的贸易结算以人民币计价,高于2021年的20%。

"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结算,有助于降低中国出口商的汇率风险,同时让外国买家有机会使用人民币融资工具。"报告将这一变化归因于大宗商品市场和高科技供应链的结构性转变,而这些转变恰好契合了中国的比较优势。

报告还提到,中国利用其全球最大原材料进口国的地位,推动战略商品以人民币定价。2018年推出的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便是"教科书式"案例。截至2020年,该期货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并确立了"上海原油"基准价格。

展望未来,这份报告指出,电池金属和电动汽车供应链,也为人民币定价提供了 "极具吸引力的机遇"。

港媒提到,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其中,"拥有强大的货币"位居六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之首。上月发布的中国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则再次重申了这一目标。

中国央行近期的一次会议上,对人民币国际化也采取了更积极的态度,承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删除了自2020年底以来一直使用的"稳慎扎实"限定词。观察人士认为,此举可能预示着中国将加大力度推动人民币全球化。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表示,"我们认为,将强大货币列为金融强国的首要核心要素,实际上开启了强势人民币政策时代。"

其团队在发于上周五的一份报告中称,"我们预计相关政策将积极协同,以提升人民币的全球地位,目标是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可行的备选方案,而非挑战美元霸权。"

分析师们同时表示,支持人民币的政策并不意味着中国有意推动人民币升值,但这些措施总体上"有助于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相较于10年前,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上确实变得更加强劲……这是一系列改革的结果,这些改革使人民币更具市场驱动性,中国资本账户也更加开放,"安联贸易的亚太区高级经济师黄黎洋表示,综合来看,人民币的全球地位与美元甚至欧元仍有很大差距。在全球储备占比、国际化程度和可兑换性方面仍远远落后于美元。

"但凡事都要迈出第一步,"黄黎洋表示,中国政策制定者似乎正利用中国在贸易、绿色金融、大宗商品和科技领域的优势推广人民币,寻求成为储备货币提供国。

就在4日刚刚落幕的第138届秋季广交会上,中国出口商已经明显感受到人民币结算数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海外客户,特别是来自东南亚、中亚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客户,主动提出用人民币结算贸易订单。

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披露,2024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64.1万亿元,同比增长22.6%;2025年上半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4.0%。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按全口径计算,人民币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全球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