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被外界寄予厚望的美俄峰会草草收场,普京与特朗普"寒暄了"近三小时,结果没有任何声明。
而随着美俄峰会细节曝光,西方舆论一边倒地说"普京赢了",但俄罗斯国内的舆论却称这场峰会是"国耻",主战派怒不可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峰会没结果,但火药味更浓了
要说这次阿拉斯加峰会谁赢了,那无法确定,谁输了一目了然(欧洲),特朗普团队搞了个足够"硬核"的欢迎仪式,B-2轰炸机和F-22战机排成一条线低空飞过战斗姿态迎接普京。
有媒体称,这是特朗普再向普京"秀肌肉",但也有媒体称,这是特朗普专门迎接普京的,不管特朗普寓意何为,普京没多话,抬头看了眼战机就径直走进,不卑不亢在普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之所以说欧洲国家输了,是欢迎仪式上他们就没有普京这样的待遇,甚至已经被特朗普边缘化。
而"双普"三个小时的"闭门会谈",没协议、没联合声明,连记者提问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答复,原本以为双方啥也没谈成,却没想到特朗普转头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让乌克兰割地"的文章。
也就是说,特朗普明白想要结束这场冲突,乌克兰割地已成现实,就算泽连斯基在坚持宪法也无济于事,按理说,这种结果对俄方是利好,可偏偏俄国内主战派不这么看。
因为外媒爆出的割地消息是卢甘斯克、顿涅茨克两州,与之前的四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俄方主战派严重不满。
而这种情绪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早在峰会选址公布那天,主战派内部就已经不满,当时美国媒体还称,普京前往阿拉斯加本身就是象征着"失败"。
主战派为什么这么急?其实不是爱国而是利益,表面上看,主战派打的是民族主义牌,口号一个比一个响:"不能白白牺牲、不能拱手交地、不能输在谈判桌上",但真相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早就在战争里捞到了实打实的好处。
图片来源网络
从2022年战争爆发开始,俄罗斯军工产业就进入了"狂飙模式",军工企业订单爆满,工资翻倍涨,连带着餐饮、物流、建筑等周边行业也跟着一同受益。
一个士兵的前线补贴,够整个家庭过上小康生活,哪怕不上战场,只要进军工厂、搬弹药、开卡车,也能月入过万卢布,对于他们来说,战争不只是政治事件而是"一门生意"。
说白了,主战派里不少人是靠战争吃饭的,他们不怕前线继续打,只怕和平一来,饭碗就没了。
更别说还有一批"战地网红",靠直播前线日常、讲战况分析,吸粉百万,赚得盆满钵满,停战意味着流量骤减,影响力下降,甚至"失业",所以他们当然不愿意战争就此打住。
而对普京来说这种声音不能忽视,如果只是几个网红持反对意见那还好办,但现在主战派已经成了一个成型的"政治势力",这对普京来说是不利的。
普京不是不想和平,而是不敢轻举妄动
其实从美俄谈判内容上看,普京这次已经做了妥协,上面我们也提到普京不再坚持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对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的主权,只要求乌军撤出顿巴斯,结束前线交火。
从战略角度讲,这次谈判在为战争"踩刹车",普京不是不知道战争的代价,但问题是这个"刹车"有点太突兀。
相信在大家看来,美俄能在短时间内会面也是意料之外的,毕竟8月初特朗普还与普京、梅德韦杰夫"翻脸了",没想到一周后两人就坐在了一起,我们意外,俄罗斯国内百姓更意外。
而"意外"的结果就是,主战派不买账,前线军队仍在推进,对普京来说,现在不是"想不想谈",而是"能不能稳",他一方面要安抚国内的主战派力量,一方面还要继续和美欧博弈争取利益最大化。
如果谈判失败,他可以甩锅给对方"没诚意",如果谈判成功,他还得先想好怎么让国内接受这个结果(乌冬两州)。
而特朗普那头也是压力山大,他一边要安抚美国选民,一边又想让欧洲出面承担乌克兰战争的成本。
普京看得出来,所以他没那么快松口,但主战派看不出来,他们只盯着一个点:俄罗斯是不是要停战了,我们之后该何去何从?
目前来看俄乌冲突已经走到十字路口,普京必须做出选择,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已经不是"能不能赢"的问题,当然俄罗斯胜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只不过领土和解除制裁还需再议。
而主战派喊得再响,也改变不了一个现实,战争资源是有限的,民众耐心是有限的,俄罗斯能承受的国际代价也是有限的。
普京一直被认为是个"稳中带硬"的领导人,他懂得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这次峰会虽然没有结果,但他已经试探到了美乌欧的底线。
接下来怎么走,关键在于普京敢不敢把话说清楚,是继续打下去,还是见好就收,如果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这场冲突还会再拖,经济也会消耗。
结语
当然真正危险的不是战争继续,而是"国内撕裂",如果主战派继续绑架舆论、操纵情绪,俄罗斯可能会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也是普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