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12日,美国总统特使格雷内尔公开表示,特朗普认为,和中国谈判"至关重要",美方愿和中方展开谈判。与此同时,当地时间13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透露,就关税问题,美国已经通过"中间人"和中国进行了"初步接触"。

有分析认为,此举表明美国已经意识到两点,一是一味地对华强硬,要求中方"主动求和"是无法迫使中方妥协的。二是美国已经深刻意识到,关税战对中美经济发展的负面冲击,试图为两国谈判创造条件。

事实上,在美方释放谈判意愿之前,华盛顿的对华态度已经有所软化。当地时间11日深夜,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对包括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在内电子产品免除所谓的"对等关税",已经被征收过关税的产品可以申请"退款"。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豁免的产品没有对原产地作出另外的规定,因此,来自中国的相关产品自然也在被豁免的行列。此外,这次豁免政策还有多个细节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比如通知是在深夜发布,不仅没有在其官网发布相关声明,也对各方记者的求证视而不见,而相关文件的措辞也十分谨慎和模糊,可谓相当低调。因此,外界认为,这是"对等关税"实施以来,美国在对华关税问题上首次出现松动信号。

这和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的强硬表态形成了鲜明对比。对等关税实施后,特朗普公开表示,不会暂停关税政策,并多次在社交媒体向美国民众喊话称,虽然经济革命不容易,但还是要"挺住"。这无疑让外界认为特朗普是铁了心要挥舞关税大棒。

但随着金融市场震荡,通胀压力持续上升,社会氛围出现不安情绪,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似乎越来越松动。一开始,特朗普宣布暂缓除了中国以外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等关税",如今又低调豁免部分中国产品,充分表明美国强硬的关税政策是错误的,正在对美国造成反噬。

自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以来,美国科技巨头的市值急速蒸发,仅4月3日到4日,美国七大科技巨头的市值就蒸发了14900亿美元。此外,美债收益率也持续升高,极大地提升了借贷成本,这进一步让美国制造业面临更多挑战,传递出不容乐观的信号。可以说,特朗普妄图借关税政策来推动美国制造业复苏,不仅没有实现目标,反而让美国制造业陷入更大的困境。

在此背景下,美国释放出寻求谈判的信号,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对于美方豁免部分产品"对等关税"一事,中国商务部深夜回应三句话,每一句都暗藏深意。4月13日晚,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首先表示,中方正在对美方的部分豁免政策进行评估。也就是说,中方将用科学的方式对相关政策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和研判,为后续中方的反应或两国的谈判预留充足的政策空间。

其次,中方表示,这是美方修正单边"对等关税"错误做法的一小步。最后,中方敦促美方在纠错方面迈出一大步,彻底取消"对等关税"的错误做法,回到相互尊重,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的正确道路上来。这两句话不仅直接给美国关税政策定性为"错误做法",还给美方指明出路:要想中美经贸关系重回正轨,美方需在更多领域采取实际行动,取消单边主义,并正视中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