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超过14亿的大国,尽管面临贸易赤字和大规模人才流失,但仍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占据了重要地位。那么,印度是如何应对困境并取得成功的呢?

原来印度和美国一样,有一套收割全球的办法,特别是和自己有经济利益的国家,中国和俄罗斯就成了莫迪的肥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外企坟场

以各种奇葩理由罚没跨国企业,强制要求外企CEO必须是印度裔。

譬如印度政府以小米公司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直接冻结了小米印度子公司7.25亿美元的资产。

这不仅对小米公司造成了巨大的财务压力,更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印度营商环境的担忧。

这一事件也被视为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的一次严重警告,其背后的目的究竟为何?

我们必须明白,这种处罚并非偶然。印度政府历来奉行比较保护主义的产业政策,对外资企业既招揽又打压。

他们常常先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进入,但一旦外资落地生根,政策就会发生变化,让外资面临巨大的风险。这一点在小米公司的案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事实上,自2014年印度提出"印度制造"倡议以来,大量外资企业进入印度市场。

然而,仅仅两年后,就有2780多家外企选择离开印度,占在印度活跃外企的20%。这显然不是一种健康的投资环境。

那么,印度政府为何要这么做?

答案很明显,就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让外资为印度国内产业让路。这种做法显然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印度政府似乎忘记了,一个人活在社会上都要讲究诚信,更别说一个国家与他国企业或个人打交道时,经常使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久而久之,这个国家的信用已经跌到谷底。即使短时间内通过好取巧夺获得一些资金。

利用货币贬值逃债?

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印度并不是以稳健的财政政策或金融管理而著称。然而,在面临外债压力时,印度却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应对策略--利用货币贬值来减轻外债负担。

这一策略虽然短期内为印度带来了利益,但长期来看,却对印度的国际声誉和卢比的国际化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积累了大量的外债。当面临还款压力时,印度并不直接与债权国进行谈判,而是选择了一个巧妙的策略:利用货币贬值来降低实际偿还的金额。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理解货币贬值如何影响外债负担。当印度的货币卢比贬值时,以卢比计价的债务增加,而以国际货币(如美元)计价的债务则减少。

这样,印度实际需要偿还的金额就减少了。

例如,当苏联解体时,卢布的价值暴跌。印度抓住了这个机会,用极低的卢布汇率偿还了原本高昂的债务。这使得印度实际上只偿还了原本债务的一小部分,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这种策略被视为一种"两头吃"的行为:一方面,印度通过拖延和低汇率策略减轻了自身的债务负担;另一方面,债权国(如俄罗斯)则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此外,印度还利用国际商品市场的不透明性,在卢比贬值期间大量购买并转售商品,从中获利。

例如,当卢比贬值时,印度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俄罗斯的石油,然后以更高的价格转售给其他国家。这种行为不仅让印度获得了巨额利润,还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的经济地位。

这种策略并非没有代价。虽然短期内印度通过货币贬值策略获得了经济利益,但长期来看,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印度的国际声誉。其他国家在与印度进行贸易时变得更加谨慎,担心被印度的金融手段所利用。

卢比的持续贬值和无法兑换成其他货币的状况,严重阻碍了卢比的国际化进程。

印度经济的"暗雷"

虽然印度给人的印象不怎好,但是却巧妙地利用自身的人口红利和文化优势,发展经济。

印度的年轻人口基础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潜力,超过60%的印度人年龄在25岁以下,这为该国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这一庞大的人口红利不仅推动了印度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还为服务业和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印度政府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优势,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最大化其效益。

首先,在教育领域进行了深度的改革,以提升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和技能水平。

这包括普及基础教育、提升专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领域。

通过建立印度理工学院和印度管理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印度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和管理领域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这些高素质人才的涌现,为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出口国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印度的IT服务和软件开发行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每年为该国创造了巨额的经济收益。

除了科技产业,印度的文化产业也为其经济增长作出了显著贡献。

宝莱坞电影产业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制作中心之一,每年生产超过1000部电影,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和票房收入。

宝莱坞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全球观众。

印度还通过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这一转变不仅加速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还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印度的城市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这一点和我国的崛起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印度加强了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利用其廉价劳动力优势发展了出口导向型产业。

这包括纺织服装、宝石珠宝、皮革制品等领域,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和经济增长。

在这一过程中,印度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在服务业和制造业领域都有显著表现的经济体。

印度的IT服务和软件开发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部分,而其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和制药产业,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人口红利并非永恒的保障,如何在享受人口红利的同时克服其带来的挑战,是印度未来发展的关键。

印度的人口红利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庞大的人口规模意味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为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口红利并非没有代价,特别是印度这种低端人口,文盲占大多数。

随着人口红利的释放,印度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涨、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印度政府曾提出了5万亿美元经济体计划,旨在通过扩大国内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提高国内消费水平,从而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然而,扩大国内消费也带来了贸易逆差和收支赤字扩大的问题。随着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印度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商品,导致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同时,为了满足国内需求,印度也不得不增加外汇储备的消耗,导致收支赤字进一步扩大。

这就是埋藏在印度的一颗经济"暗雷",随着印度人口的急剧膨胀,而基础教育的却是,这种情况会加大印度经济的风险,中俄等其他国家上一次当就会收缩,也会采取应对办法。

接下来就该轮到美国了,毕竟美国现在可是把曾经放在中国的产业链迁移到了印度,我们一定会看到"收割王"美国和印度的强强碰撞,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