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尼趁夜幽会,被人捉奸告上县衙,郑板桥:还俗!结婚!"僧尼私会被举告,郑板桥妙判: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

名人雅士,做派与常人不同,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为人处世之举,就大异常人。郑板桥祖籍苏州,出生于江苏兴化一个没落之家,生母与继母在他未成年前都相继去世,是乳母给了他母爱补偿。

郑板桥的科考之路并不顺利,虽然20岁考取了秀才,但直到40岁才中举人。44岁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年过不惑的郑板桥,虽然有了赐进士出身,但是,仕途与科考一样,一如既往地不顺,在京发展无望,他只得南归扬州,直到乾隆七年春,49岁的郑板桥外放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郑板桥任范县知县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四年后,郑板桥自范县调署潍县,61岁时,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郑板桥任山东潍县县令时,曾判过过一桩"僧尼私恋案"。一天,乡绅将一个和尚和一个尼姑抓到县衙,嘈嘈嚷嚷地说他们私通,伤风败俗。原来二人未出家时是同一村人,青梅竹马私定了终身,但女方父母却把女儿许配给邻村一个老财主做妾。女儿誓死不从,离家奔桃花庵削发为尼,男子也愤而出家。谁知在来年三月三的潍县风筝会上,这对苦命鸳鸯竟又碰了面,于是趁夜色幽会,不料被人当场抓住。

郑板桥听后,动了恻隐之心,遂判他们可以还俗结婚,提笔写下判词曰: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

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

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

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郑板桥成人之美的判决,一时在潍县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