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首都外一片骂声,马科斯确实"怂了",南海二字都没有明说,去了趟美国后终于认清现实
据报道,前不久,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站在国会大厦内,发表了他任内最短的一次国情咨文--仅70分钟,比往年少了近一半时间。更反常的是,这位过去三年频繁在南海问题上高调挑衅中国的领导人,这次竟对中国只字未提,甚至没敢直接提"南海"二字。
然而,就在他演讲的同时,数千名菲律宾民众涌上马尼拉街头,焚烧他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肖像,高喊"卖国贼""停止经济殖民"。他们的愤怒直指马科斯访美后签下的"不平等条约"--美国仅将对菲关税从20%降至19%,却要求菲律宾对美国商品"零关税"开放市场。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资料图)
这场演讲,与其说是马科斯的"政策宣示",不如说是他政治豪赌失败后的狼狈收场。
马科斯的美国之行,本是他精心策划的"翻身仗"。他特意穿上藏蓝色西装(而非菲律宾传统服饰),独自一人踏上美国国土,生怕像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那样因着装被批"不尊重"。然而,行程被压缩得像一场"过场戏"--没有国会演讲,没有侨民会见,仅有与防长赫格塞思、国务卿鲁比奥的短暂会谈,以及一场与特朗普的"礼节性会面"。
他的核心目标很简单:说服美国取消对菲律宾20%的高额关税。今年4月,特朗普以"贸易失衡"为由宣布对菲加征17%关税,7月更是上调至20%。若政策落地,菲律宾电子、农产品等支柱产业将遭受重创--美国占菲出口总额的16%,去年双边贸易额达235亿美元,而菲律宾对美贸易顺差高达49亿美元。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资料图)
为了争取筹码,马科斯甚至提出"捆绑战略"--以安全合作换取贸易让步。他在会见赫格塞思时高调承诺"强化美菲同盟在南海的关键作用",积极配合《共同防御条约》,甚至暗示可扩大对华挑衅规模。然而,美方当场泼下冷水:鲁比奥明确拒绝将贸易与安全议题挂钩,强调"经济问题单独谈判"。
马科斯以为抱紧美国大腿就能高枕无忧,结果换来的却是经济上的收割和安全上的空头支票。
马科斯在国情咨文中罕见地承认"民众对政府愈发不满",但这绝非谦辞,而是残酷的现实。
马科斯的"亲美遏华"政策不仅未带来实际利益,反而让菲律宾在东盟内部陷入空前孤立。
• 南海挑衅彻底失败:三年频繁对华摩擦,未获任何实际利益。
• 东盟冷眼旁观:其余九国均支持加速《南海行为准则》谈判。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资料图)
更致命的是,中国甚至无需动用海军,仅凭海警力量就足以压制菲方所有行动。经济上,中国限制菲水果、矿产进口,叫停合作项目,直击马科斯执政软肋。
马科斯的困境源于三大误判:
1. 错估美国优先级:特朗普政府正全力缩减赤字,关税收入是核心财源,连欧盟、日本都未获豁免,何况菲律宾?
2. 幻想"安全换经济":美国从不做亏本买卖,马科斯献祭主权却未换来任何实际利益。
3. 忽视中国反制能力: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毫无胜算,而经济上严重依赖中国市场。
如今,马科斯用三年时间证明--依附美国没有未来,挑衅中国只会自取其辱。
马科斯现在只剩两条路:
1. 继续亲美 → 经济崩溃、民众爆发抗议、马科斯无可奈何。
2. 转向务实 → 停止挑衅、恢复对华合作,但必须要有诚心。
无论他如何选择,菲律宾民众已经觉醒--美国从不保护盟友,只保护利益。而马科斯,正用整个国家的尊严为代价,验证这句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