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影视市场,都市剧作为最受关注的类型之一,容易陷入"套路化"创作瓶颈,难以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就在众多创作者为此绞尽脑汁时,导演汪俊携新剧《蛮好的人生》亮相,这部聚焦保险行业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职场与生活的复杂交织,更凭借独特的人物塑造和新颖的人物关系,让人眼前一亮。

《蛮好的人生》海报

谈及接拍《蛮好的人生》的契机,汪俊直言,这是与孙俪的一次默契合作。一直希望携手创作的二人,在遇到这个剧本时一拍即合。对汪俊而言,从未真正涉足职场剧领域的他,看到了创作新题材的机遇;而孙俪则对胡曼黎这个角色青睐有加。

剧中,孙俪饰演的胡曼黎与她过往角色反差极大。在汪俊眼中,"俗女"胡曼黎励志且真实,充满烟火气。"她有她的市井生存法则,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有焦虑也有拼劲,孙俪把这个角色塑造得非常鲜活,很容易让观众共情。"汪俊评价道。

此外,以前保险行业常被大众误解,汪俊希望借这部剧为行业正名。"保险与民生息息相关,行业里多数从业者正派敬业,我们剧中很多案例都是真实的,希望观众看完能对保险行业有新的认识。"

全程在上海拍摄的《蛮好的人生》,充分展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汪俊对上海充满喜爱,"上海对创作者来说是宝藏,题材、故事和人物取之不尽。它既有历史沉淀又充满活力,造型上怎么拍都好看。而且作为金融中心,与保险行业题材很契合。"

剧中大量使用上海方言塑造角色,这是汪俊和孙俪精心设计的。"方言能拉近观众与角色的距离,表达更生动,对人物塑造帮助很大。"

在汪俊看来,都市剧创作面临诸多挑战:社会话题被反复挖掘,剧本容易大同小异,很难找到新鲜点和独特人物关系。这次《蛮好的人生》的创作,汪俊没有给它下类型定义,而是在其中融合职场与家庭元素,打破常规定义,"职场就有职场的局限,家庭有家庭的局限,我觉得两者的融合,可能就是'蛮好的人生'。"

《蛮好的人生》剧照

【对话】

胡曼黎比孙俪之前的人物形象更接地气

澎湃新闻:什么契机让您关注到保险行业的题材呢?主创团队在拍摄前做了哪些准备?

汪俊:和孙俪,我们俩一直也有一个愿望,希望有机会合作,正好这个剧本从各方面来讲都比较合适,她也很喜欢胡曼黎这样一个角色,于我,我其实没有拍过真正的职场剧,所以就一起有了这次创作。那么以前呢,可能大众对保险这个行业有一些误解或者偏见,正好我想通过这个保险题材的戏,能给行业做一些正名。

我们接到这个戏以后,对保险行业进行了一些调研,也深入到一些保险公司去跟员工进行了交流,尤其是孙俪,她也进行了大量的走访。保险这个行业,我觉得跟民生是息息相关的。每个行业都有个别负面案例,但大部分从事保险行业的人员,都是蛮正派的,蛮敬业的。

我们这戏的很多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我相信大家看完我们这个戏,会对保险行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像我们剧中说得很对,保险并不是锦上添花,它是雪中送炭。我也觉得拍这个戏的目的,如果说能够正本清源,给这个保险行业做一些梳理,让大家对这个行业有一个正确的观点,我觉得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我之前并没有买过保险,我拍完这个戏以后都想买一些保险。

澎湃新闻:孙俪这次饰演的角色和她此前饰演的角色反差较大,你是如何与她去沟通角色的?这次她的表现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和感受?

汪俊:孙俪扮演这个角色,跟她之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还是有蛮大的区别的。有的观众说人物好像是《辣妈正传2》,我觉得不对。胡曼黎这个人物比她之前的人物形象更接地气。大家可能一开始会觉得胡曼黎身上有些毛病,比方说爱慕虚荣,有点儿抖小机灵,甚至偶尔撒一点小小的、善意的谎言等等,这些都是胡曼黎这个人物复杂的一方面,但我们往后看就会觉得,这个人物真正的内心和她的外表是有很大反差的。

比起她以前的角色,我觉得胡曼黎,一更接地气,二更励志,第三更真实、更有质感、更有烟火气,她那套市井哲学生存法则,跟现在的职场女性更加接近。我相信很多职场的女性,尤其是中年的职场女性会从她身上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有焦虑,也有顽强不屈的拼劲儿。

我觉得孙俪也演得非常好,把这个人物的细节,包括每一个桥段,每一段表演,人物塑造得都很鲜活。她这次演这个角色,我觉得更容易共情。因为她就像你身边的左邻右舍,就像你的同学、你的朋友、你的同事,这一点我觉得,我觉得胡曼黎这个形象,孙俪塑造得非常成功。

《蛮好的人生》剧照

澎湃新闻:女主面临婚姻破裂、事业等多方面的中年危机,是否希望借此探讨女性真实的现实处境?

汪俊:对,其实胡曼黎这个形象,我在拍的过程当中,有时候我坐在监视器前面,看到孙俪的表演我会很感动。

这个我们剧中的女主,上来就面临着老公出轨,然后离异,又遭到事业上的低谷,这一切打击对女主来说就天塌了嘛,但她非常顽强,胡曼黎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就像荒野的小草,她自己给一点儿阳光,给点儿雨露,她就能成长。

我觉得胡曼黎是一个榜样,就是不要被生活击倒,不要被生活拖垮,如果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就要勇敢地面对。我觉得我们剧中的胡曼黎,能够把这些痛苦压在心底,然后去勇敢地面对这一切,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擦干身上的血迹,站起来,活出自我,活出另一块天地来。这个人物形象,是能给大家带来正能量的。

澎湃新闻:被很多观众誉为"爽剧",你如何看待这样的评价?如何才能打造出清晰脱俗的"爽剧"?

汪俊:我觉得《蛮好的人生》不能算是爽剧,因为生活中有很多非常狗血的事情,比我们这个戏要狗血多了。离婚也好,事业的暴击也好,很多人都碰到过,很多人也都是再爬起来,再重新实现人生的价值,所以我们还是个有一些诙谐幽默风格的,温暖现实主义的剧。

我们尝试用喜剧的风格来化解苦难感。如果说爽剧的话,那女主角应该开挂,三下五除二就把所有人都干掉。但并没有,我们非常真实地在写女主角怎么样一步一步地从低谷往上爬,每一步、每一寸都爬得非常艰辛。可能观众可以从她的努力和成长过程中得到一种爽感,但这种爽感不是那种对对手报复了,怎么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我们这个戏没有。

《蛮好的人生》剧照

澎湃新闻:董子健饰演一个很有原则的职场新秀薛晓舟,和女主有较多互动,二人现场是如何磨合的?现场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汪俊:我们拍摄过程中有非常多欢乐时刻,胡曼黎和薛晓舟,他们俩人经常会演着演着笑场,然后就憋不住掐自己的腿,然后说导演,你来骂骂我们吧,我们实在憋不住了。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一组人物关系,男女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个性也好,经营理念也好,包括年龄,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物,放一起反而有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开始是相互利用拼事业,中间因为性格冲突,经营理念冲突,两人会有很大的矛盾,充满了喜感和巧合,而解决矛盾的根本在于两个人从底色上来讲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善良温暖的人。而且这组关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姐弟恋,他们当然有一部分情感,但主要还是师徒关系,他俩又像欢喜冤家,又像雌雄大盗,反正相爱相杀的感觉非常有意思。

《蛮好的人生》剧照

上海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和人物

澎湃新闻:你打造了多部沪产电视剧精品,孙俪在《蛮好的人生》贡献了她多年来"含沪量"最高的一次影视剧演出。这次《蛮好的人生》全程在上海拍摄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汪俊:我觉得上海对于所有的创作者来说,它就像一个宝藏,它是有开掘不完的题材、故事和人物,它真的非常丰富。上海很独特,这座城市既有历史沉淀,又活力满满。无论从过去到现在和未来,它对所有的创作者来说就像一块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好多戏都在上海拍的,我现在筹备的下部戏可能也在上海,因为它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很多的素材和人物可以挖掘。

而且从造型上来讲,上海这座城市怎么拍画面都非常好看,它整体的城市风貌非常有特点,既时尚又古典。从视觉上来讲,上海是一个非常好拍的城市,这次《蛮好的人生》取的很多景都拍得让我很舒心,我相信所有的导演都特别喜欢拍摄上海。

再一个,上海又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蛮好的人生》是一个说保险行业的故事,和上海的商业气质是吻合的。

《蛮好的人生》中的上海景象

澎湃新闻:这次也是使用了很多上海方言来塑造角色,有着怎样的考虑?

汪俊:关于方言的问题,之前我跟孙俪都精心地设计过。因为方言有一点好,它能够拉近观众和胡曼黎之间的距离,有时候方言的表达要比普通话更生动。

比方说我们戏里边有一句叫"拆白党"。当时我们在打字幕的时候就找不到相应的普通话的翻译,我们只能把它说成是"骗子"。但真正上海话的"拆白党",有着非常具体的意思,它不是指简单的骗子,主要是形容以色相来骗取利益的男性。

所以有时候用上海话、用方言对人物塑造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也进行了很具体的设置,比如胡曼黎对谁用上海话,什么时候用普通话。她有时候说上海话,是因为她这个客户是老上海,这样的话,能充分拉近和她客户之间的关系。还有她在发怒的时候,会本能地冒出上海话,因为上海话是她的母语。这样人物的心态也好,情绪表达的准确度也好,方言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方言的设置真是出于对人物塑造的考虑。

澎湃新闻:你认为都市剧的创作核心是什么?该类型在当下市场环境中面临哪些挑战?

汪俊:都市剧,包括职场剧,我觉得遇到瓶颈是几年前就已经发生的事了。我拍都市剧比较多,像《小别离》《小欢喜》《小敏家》都是都市剧,也包括《玫瑰的故事》。

创作都市剧非常难,有时候很茫然,不知道写什么,因为所有的社会话题几乎都说得差不多了。无非就是婚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然后高考,子女教育,养老问题,无非就是这些话题。这些话题在影视作品中已经出现很多年,所以我蛮头疼的就是,看到现在市场上很多剧本都有点儿大同小异,老绕不出去那些套路,很难找到新鲜的点,找到没被做过的人物关系了。都市剧里所有的人都是你身边周围的人,你骗不了观众,你稍微有一点悬浮,观众马上就会觉得你这个瞎编。

所以我们要把都市剧拍得非常真诚,所有的人物也好,事件也好,让它有呼吸感和真实感,让所有观众觉得这就是发生在我们邻里之间的事情。要做到这点,得赋予故事大量的生活细节。但细节和情感是编不出来的,它得是主创的亲身经历才会生动。所以也有人说都市剧是我的舒适区,但对我来说这如坐针毡,真的不是舒适区,因为越来越难做了。可能都市剧要走下去,会有很艰难的跋涉,因为这个路可能会越来越窄。

我这次接《蛮好的人生》,也是因为它有一个领域是我没有涉猎过的,就是保险行业。但它算是一个半职场剧,它也有家庭的部分。家庭和职场是互补的,人物要有成长,如果没有家庭给她做一个后盾和成长的土壤,很多东西就显得不真实了。

最早在开拍前,孙俪就问我,怎么去定义《蛮好的人生》?这是一个职场剧还是生活剧?我说不要定义,因为职场就有职场的局限,家庭有家庭的局限,我觉得两者的融合,可能就是"蛮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