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近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中美关税与贸易措施升级对其会员企业产生的影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5月8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中国提高关税导致美国进口产品被挤出市场,多数在中国运营的欧洲公司已经感受到或预计将感受到中美贸易战的一些"积极影响"。
调查显示,19%的受访公司已经从中国本国客户或在华运营的外国客户那里获得了更多业务。调查还发现,36%的受访公司预计将感受到积极影响。
虽然57%受访企业表示其商业战略尚未改变,但是将会持续关注形势变化。在已经采取措施的受访企业中,17%表示正在调整采购方式,14%表示正在考量增加在华投资。表示已经或计划将有关生产移出美国的受访者占比为9%。
《金融时报》报道称,尽管中国已是世界最大出口国,外国公司仍在华发挥着重要作用。由外国投资者全资或部分拥有的公司贡献中国贸易总额的30%左右,其中许多公司利用进口原料在中国生产商品,供国内销售或出口。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表示:"这场贸易战给会员带来的不确定性难以言表。但我们相信中国可以转危为机,展现其作为投资目的地应具备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
彦辞表示:"我们听到的消息是,许多(在华的)欧洲公司正在与美国公司竞争,尤其是与来自美国的进口产品竞争。"
彦辞说:"这些公司看到的机会是,如果那些(美国)进口产品的来源枯竭,中国就需要在其他地方寻找供应商,因此,美国以外的供应商可能会赚到潜在的利益。"
他也强调,由于经济放缓,盈利能力和投资安排面临不确定性,不意味着欧洲企业必然将从贸易战中获得了"显著的"净收益。
本次调查还显示,近半数受访会员受到了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影响。其中,23%受访者表示价格有所上升。4%受访者表示虽然受影响,但价格仍保持不变。17%受访者预期价格将上涨。
同时,超三分之二会员表示美国加征关税未影响到从中国进口商品,这可归因于许多商会会员采取了"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
本文问卷结果图表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Chamber"
"如果你们(欧洲公司)想在价格和质量上竞争,中国仍然是你们必须去的地方,"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说,"所以,尽管每个人都在谈论降低风险,每个人都希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我们实际上看到的却恰恰相反。"
他说,贸易战并未使中国重要性降低,"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看到(欧洲公司)对中国的依赖在增长,而不是在减少。"
5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世界在变,但中欧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机遇远大于风险这一基本事实没有变化,中欧都支持多边主义、都支持开放合作这一追求没有变化。
中国和欧盟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贸易量超过全球四分之一,只要中欧选择对话合作,阵营对立就不会形成;只要中欧选择开放共赢,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就不会发生根本逆转。中欧携手不仅成就彼此,还将照亮世界。
"在中欧建交50周年这一承上启下的重要时间点,中方期待欧方同中方一道,秉持建交初心,坚持伙伴定位,加强对话合作,妥处分歧差异,推动中欧关系继往开来,书写更多更加精彩成功的中欧合作故事。"林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