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预制菜话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9月13日至14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三大权威媒体接连发声,围绕预制菜标准界定、消费者知情权保障和行业规范发展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推动预制菜行业走向规范化、透明化发展轨道。

人民日报微评指出,预制菜讨论不仅关乎日常餐饮,更关乎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行业健康发展。评论强调,与其站队不如站"对",在争锋中凝聚共识,在热议中寻找治理良策。如何更清晰界定预制菜标准、减少信息不对称、在便捷服务的同时确保餐饮品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华社则以"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为题,直指消费者关切的核心问题。报道明确,根据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被定义为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报道同时明确,净菜类食品、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主食类产品以及中央厨房向自有门店配送的菜肴均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央视报道进一步强调,去年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已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报道特别指出,预制菜定义中强调"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不经加热或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及凉拌菜不属于预制菜。

三大媒体一致关注消费者知情权保障问题。《通知》要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目前消费者普遍关注餐饮环节预制菜使用情况,部分商家打着现做现炒的幌子却使用预制菜,并按照现做现炒的价格收费,这种行为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

专家建议,要加快出台预制菜国家标准,为行业发展提供依据;推进餐饮行业的预制菜告知制度,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为消费者提供畅通的申诉渠道,筑牢食品安全法律底线。法律人士认为,对于欺骗消费者使用预制菜代替现炒等涉嫌侵权的行为,应鼓励消费者留存证据积极维权,并对查实侵权的企业依法处罚。

随着预制菜讨论走向理性和建设性,以治理优化预制菜发展环境,推动企业行为规范与消费者的知情选择,将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赢取公众信赖,预制菜行业才能拥有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