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公主外嫁的传统,始于汉高祖,当时汉高祖是将宗女嫁给了当时的单于“冒顿”,从西汉建立,也就是公元前200年开始算起,直到昭君出塞的公元前33年为止,汉朝对匈奴都是主行和亲政策,汉朝一共远嫁了十几位公主。

昭君出塞之后,到汉武帝时期,则是与匈奴交战,公元前130年,卫青率兵直捣龙城,予以匈奴大挫,龙城就是匈奴祭天的地方,是匈奴的政治文化中心,王昌龄的那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歌颂的正是卫青的那场决定性的胜仗。“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卫青之后,其外甥霍去病继承遗志,六战六捷,封狼居胥,打得匈奴毫无还手之力。

话说回来,昭君出塞,其实是最憋屈的,诗圣杜甫都忍不住为昭君鸣不冤,他认为昭君心怀怨恨,所以才写道:“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让人读来泪沾巾,琵琶是诗歌中最悲情的元素,杜甫则用琵琶来描写昭君出塞幽怨。为何说昭君出塞是最憋屈的呢?因为当时的汉朝势力已经强盛,而且是单于主动求亲。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出塞的公主不止王昭君一个,除了王昭君之外,另外两位有名的远嫁单于的公主,则是乌孙公主和解忧公主了。

第一、乌孙公主

乌孙公主本名刘细君,是刘建之女,公元前105年,汉武帝抗击匈奴,派出使者出使乌孙国后,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与乌孙国和亲,嫁给当时的乌孙王猎骄靡。根据史料记载,猎骄靡"以马千匹迎聘汉公主,立其为右夫人”

乌孙公主年轻貌美,而猎骄靡年老色衰,猎骄靡临终之际,以年老为由,欲使乌孙公主遵从乌孙习俗,改嫁给猎骄靡之孙,军须靡。乌孙公主不允,汉武帝则以“以其国俗,欲与乌孙灭胡”嘱之,乌孙公主乃改嫁军须靡。

乌孙公主与军须靡生有一女,名为少夫。嫁入乌孙国仅仅四年之后,乌孙公主便郁郁而终了。

乌孙公主的命运极其悲惨,他的父亲刘建是罪臣,谋反未果而自杀,当时乌孙公主因为年幼,幸免于难,但是已经被冠上了“罪臣之女”的名头。

再后来,张骞出使西域,想要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谈判未果,之后张骞主张联合乌孙国夹攻匈奴右臂的策略,被汉武帝采纳,于是派出罪臣之女的刘细君联姻。

第二、解忧公主

乌孙公主远嫁乌孙国后,郁郁寡欢,作诗道“居常土思兮心内伤,原为黄鹄兮归故乡”,汉武帝听后,很是怜悯,每隔一年,就派使者送去帷帐,锦绣等物。

然而,事与愿违,仅仅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01年,乌孙公主就去世了。汉武帝为了夹攻匈奴,须巩固于乌孙国的联姻,于是又派出了解忧公主,嫁给了军须靡。

解忧公主同样是罪臣后世,她的祖父刘戊,曾经起兵参与“七国之乱”,兵败身亡,世代沦为罪人。

相比于乌孙公主,解忧公主则比较长命,她并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历史上的评价中,她是对汉朝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

到了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已经七十岁了,思念故土之情丝毫未减,她上书当时的汉宣帝,道:“年老土思,愿得为骸骨,葬汉地”,汉宣帝对此深表怜悯,派使者将解忧公主接回长安,两年之后,解忧公主长眠于长安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