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的帝位可不是刘盈所传,事实上代王刘恒接到赴京即位消息时,后少帝还在位。刘恒是诛灭吕氏一族的功臣派推选出来的皇帝。这些诛杀吕后一族的功臣派,不可能让吕后定的那个后少帝继续为帝,否则这孩子长大后,这些功臣派的安全都不保!
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控制中央政权十五年,前半段是惠帝在位,惠帝死后,吕后执政八年。吕后去世两个月,中央政府长安就发生了一场政变,灭了吕氏全族。
策划这场政变的主谋是: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大将军灌婴。
刘邦长子齐王刘肥有几个非常优秀能干的儿子:刘襄(刘肥死后即齐王位),刘章,刘兴居。吕后死后,在京城的朱虚侯刘章给哥哥刘襄去信,让他起兵,自己做内应,刘襄就是奔着皇位起兵的。
当时吕氏一族实在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派灌婴去征伐刘襄,灌婴兵至荥阳不走了与刘襄一起兵变。当时太尉周勃主掌全国军事,夺取北门军权后,命刘章武力阻止吕产进皇宫,把吕后一族无论男女老幼全都斩首。
这样,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大将军灌婴都是诛吕功臣派,刘襄刘章兄弟功不可没,他们是皇族派。
诛灭吕氏一族后,这些功臣派不可能再让后少帝继续皇帝位,因为他是吕后定的皇帝,他长大后就会找这些功臣派秋后算帐。
周勃、陈平、灌婴,加上御史大夫(副丞相)张苍,另外皇族派代表琅琊王刘泽,这五个人成了推举新帝的成员。
而新帝的候选人必须血统纯正,就是与高祖刘邦血缘最亲、最近的人。
当时的候选人有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第四子代王刘恒;第七子淮南王刘长;还有就是诛吕有功的三个皇孙,刘襄,刘章,刘兴居,这三个人都是刘肥的儿子,刘襄还是皇长孙。
但功臣派选新帝时都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他们不会选楚元王刘交,因为他资历深阅历深,他要登基这些大臣对他的控制力很弱。这三个皇孙功臣派更不会选,因为他们太优秀、太强势,而推委会唯一的皇族派琅琊王刘泽恨刘襄,因为刘襄曾经把刘泽骗到齐郡软禁,然后又把他的军队也骗到齐郡。刘泽更不可能推选他们三个。
这样刘邦的兄弟不会选,刘邦的孙子不敢选,只能从刘邦在世的两个儿子:四子刘恒和七子刘长中选一个。
推委会这几个人也不愿意选刘长,因为刘长是吕后养大的,但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刘长年幼,母家恶。
最后一个人选就是代王刘恒了,第一:这两个皇子中刘恒居长。第二:刘恒母家薄太后家是君子之家、长者之家,其实他们不明言的就是薄氏弱、刘恒弱,刘恒为君则大臣安!
这样看似与帝位无缘的代王刘恒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并且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王朝"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