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该时期一共22年。这个时期明朝南北边防更加稳固,国家统一,版图扩大,同时郑和多次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外界的友好往来。在这一时期,明朝经济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力更强,百姓安居乐业。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多位名臣,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辅佐,才使得明朝的发展得以获得巨大的提升。下面让我们了解下其中的四大名臣吧。

第一位:

解缙

在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解缙升任翰林侍读,随后在新组建的文渊阁参与政务,在第二年,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成为内阁首辅,之后又参与主编《永乐大典》。解缙才学极高而且经常进谏,很多建议都得到朱棣的采纳。朱棣曾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这也是对解缙的最高评价。然而因为解缙直言不讳,触犯龙颜并触犯他人利益,惨遭贬黜,并下狱,最终落下埋入雪堆冻死的下场。

第二位:

杨士奇

杨士奇在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任职翰林院编修,之后历任侍讲、左中允、左谕德等职,在永乐十五年升任翰林学士。杨士奇虽然在永乐时期并未获得很高的官职,但是其才学被明成祖朱棣所赏识,多次上书提供治国理政方案都被采纳。也正是因其才能卓越,在朱棣驾崩,明仁宗即位后,得以辅政。明仁宗时期杨士奇历任礼部侍郎,少师兼兵部尚书(从一品)等职,去世后,获赠左柱国、太师(正一品)。

第三位:张辅

张辅是靖难之役的主要功臣,在朱棣登基后,获封特进荣禄大夫(明代正一品文散阶官)、柱国(从一品文勋)。之后参加明朝多次战役,包括南征安南、平交趾叛乱、参与明成祖朱棣的多次北征,立下赫赫战功。明仁宗即位后,张辅掌中军都督府事务,并进位太师(正一品),然而在征战瓦刺一次战役时被包围,死于兵乱。

第四位:

姚广孝

姚广孝是朱棣登基之前的谋士,是帮助朱棣夺取政权的关键人物,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朱棣登基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加太子少师(正二品),主要负责明北京城的建造及后续迁都事宜。后期又担任了《永乐大典》的最高编撰官,为这部巨著的面世立下汗马功劳。永乐十六年,姚广孝病逝,明成祖朱棣追赠其为荣国公,亲自撰写碑文。同年获封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这是是明代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文臣,也是唯一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