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更迭,世代兴替”,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任何朝代衰落,天下大乱时,总会涌现出一批风云人物。秦末项羽、刘邦、韩信、彭越、英布,西汉末刘縯、刘秀、公孙述、隗嚣、窦融,隋末李渊、王世充、窦建德等等。
东汉末年,也是群雄逐鹿、问鼎皇座的大争时代,为我们所熟知的有曹操,袁绍,刘备,孙氏父子,刘表,公孙瓒……
我们今天就了解一下袁绍家族的兴衰,进而探析一下,东汉王朝的衰落脉络。
《三国志.袁绍传》载,“袁绍字本初,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每个辉煌的岁月,都要从平常中走出来。
袁氏兴起于袁安时代。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汉明帝时,袁安以精通《易经》而举孝廉,历仕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三朝皇帝,他始终以公事为重,不畏权贵,史载:
“安政号严明,为河南尹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汉书.袁安列传》
(袁氏家族图谱)
袁安由一介布衣书生,升迁为大司徒,位列三公。从此,老袁家掀开了辉煌的家族史:
1.袁安之子袁京,“初拜郎中,稍迁侍中,出为蜀郡太守。
2.袁安之子袁敞,“历位将军、大夫、侍中,出为东郡太守,征拜太仆、光禄勋。元初三年,代刘恺为司空。”
3.袁安之孙袁彭,“历广汉、南阳太守。顺帝初,为光禄勋。”
4.袁安之孙袁汤,“多历显位。桓帝初为司空,累迁司徒、太尉。”
5.袁安之曾孙袁逢,“逢以太仆豫议,后为司空。”
6.袁安之曾孙袁隗,“少历显官,先逢为三公。献帝初,隗为太傅。”
7.袁安之玄孙袁基,“位至太仆。”
随着世官传袭,袁氏家族累代三公,家族也展现出巨大的变化。
以儒学兴家,到家学衰落
袁安少传儒学,官至三公,其子袁敞为《易经》教授,亦位至三公;其子袁京,习《易经》,袁京之子袁彭“少传父业”历任广汉太守,南阳太守。幼子袁汤,“少传家学,诸儒称其一节,多历显位。"而至第七世袁绍、袁术兄弟时,两个人均以"豪侠”著称,以起兵反董卓为名,参与到东汉末年的群雄争霸战中。
袁家本以儒学兴家,至此时家学衰落。而这种衰落,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自汉武帝亲政后,对儒学逐渐重视起来,而当世大儒董仲舒更是以饱学名闻天下,他上书言事,将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直接影响到汉武帝推行国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既而又配套性地推出“举孝廉”,“举贤良方正”的选官制度,至宣元时代,精通儒家经典已成为入仕的必备条件之一,社会上也逐渐出现以通经入仕的世家大族,西汉后期便流传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蒉,不如一经。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平定天下后,“干戈稍戢,专事经学,自是其风世笃焉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轮流坐庄,把持朝政,皇帝又一代不如一代,入仕之路,渐被世家大族把持,社会上已出现“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
更有一首歌谣生动描述这种现象“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而他们往往又依附于外戚或宦官。由此一来,即使是满腹经纶,也没有希望步入仕途。自然而然,少有人专心于儒学,而老袁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早已跃升为世家大族,他们再也不用通过什么“通经”来当官,原来的重视儒学的家风自然衰落。
而王朝的动荡,又给袁氏弟兄创造了割据一方,武装争霸的外部条件。
家风的变化,是王朝没落的缩影
其实,我们从老袁家的为人处世的变化,能看出东汉王朝的衰落。
袁安为人“持重有威仪”,为州里人所折服,从县功曹、阴平长、任城令、楚郡太守、河南尹,直至三公,他始终公私分明,号令严明,不畏权势,不顾安危,敢于犯颜直谏,“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赖之”(《后汉书.袁安传》)。
为什么袁安能够做到这一点,还不是由于皇帝的支持,“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内外无幸曲之私,在上无矜大之色。备章朝物,兢兢业业
但袁安的后代们,所处的政治环境就大不相同了。
袁安的儿子袁敞“廉励不阿权贵”,孙子袁彭为光禄勋,“行至清,为吏粗粝食”《后汉书.袁安传》。进入汉和帝时代以后,外戚与宦官开始陆续专权。袁敞就是太刚直,被专权的外戚邓氏所逼迫而自杀。
进入第四代时,老袁家不可避免地陷入世家大族的通病之中:攀附权贵,政治联姻。
袁安的曾孙袁成,与外戚梁氏交好,天下势利之徒纷纷“往从之”。而曾孙袁隗娶扶风世家马融之女为妻,两个家族互为表里,共同进退。而朝中的世家大族,“先公福祚,后世不能以德守之,而竞为骄奢
老袁家从严谨修身,节俭持家,转变为豪奢享乐,由廉直清正,忠君爱国,转为阿附权贵,醉心私利,也是东汉社会风气败坏的表现。
而社会风气的败坏,又源自于统治的腐朽。东汉中后期,多幼帝即位,皇权旁落,导致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皇帝年幼时只能屈从于外戚专权,长大成人后,又想方设法引宦官为救兵,从外戚手中夺取权力,而当时的士大夫面临着无外乎三种选择:
与外戚或宦官联手,选边站队
袁绍、袁术两兄弟起兵初期,打着“灭董卓,迎皇帝
只可惜,袁绍“多谋少断”,做事情总是犹豫来犹豫去,失去先机,汉献帝被曹操抢先弄到手,继而“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占据了有利地位。
官渡之战后,袁绍与袁术病死,袁绍的儿子们也陆续被曹操所灭。此前,由于袁氏弟兄举兵讨伐董卓,“卓悉诛绍宗族太傅隗等
袁氏家族至此完全没落,而东汉王朝也名存实亡,汉献帝被曹操控制,成为傀儡,直至二十年后,曹操之子曹丕将汉献帝赶下台,东汉正式灭亡。
想来,即使如袁世家族这般荣耀的世家,也有衰落的时候,管中窥豹,任何曾经强盛的王朝,也有风吹烛摇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