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10个肱骨大臣,曾参加玄武门之变,最后他们的结局如何

文/号外小丽说历史 图/网络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获取李唐政权的开始,在这场政变中,有10个肱骨大臣参与并常伴李世民左右,护李世民的周全,助李世民获得继承权,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10人。在政变成功,李世民登基之后,这10人的人生走向、人生结局是什么样子的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一一介绍一番。1、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李世民从小的玩伴,而且李世民的妻子文德皇后还是长孙无忌的亲妹妹。作为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一直都深受李世民的信任,玄武门之变就是在长孙无忌为首几人的鼓动下,李世民才下定决心要同室操戈的。长孙无忌不仅为李世民出谋划策,还亲自镇守玄武门,并且拉着自己的妹妹、李世民的妻子为参与政变的士兵加油打气,可以看得出来长孙无忌就像一个赌徒一样,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压在了李世民这块“宝”上。

幸运的是长孙无忌赌赢了,李世民在这场政变中完美的取得了胜利,水涨船高的长孙无忌被昔日的秦王殿下,当今圣上太宗皇帝李世民定为自己手下的第一功臣,封为齐国公、封邑1300户,特许长孙无忌出入自己的寝宫,官至宰相。在李世民去世前,长孙无忌成为了李世民的托孤大臣,辅佐太子李治继位。李治能在短时间之内将朝堂中的权力掌控在自己手中,是长孙无忌的功劳。因为李世民的信任,在加上长孙无忌是自己的亲舅舅,所以李治对长孙无忌一直都是非常尊敬的,很多朝政事务不论大小都会听从长孙无忌的建议,但是长久以来尊敬让长孙无忌有些飘飘然了。一时间长孙无忌成为了李治手下的第一权臣,不管是什么事情都要“指点”李治一番。

就因为这种“指点”,在废后一事上,深深的将李治的宠妃、后来的武皇帝武媚娘给得罪了,最终李治将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革职削爵,流放黔州。不久便在武媚娘的逼迫之下自尽而亡,偌大的长孙家顷刻化为泡影,家产悉数被抄,上上下下那么多口人被贬为奴婢。2、尉迟敬德。尉迟敬德的身份有些特殊,因为尉迟敬德之前和李世民是站在不同阵营的两人,但是兵败被俘之后,慢慢的被李世民的爱才之心打动,从此就踏上了李世民的这条船。因为尉迟敬德能征善战,并且对李世民非常的忠诚,最重要的是数次从“死神”手中将李世民救下来,所以李世民一直都很器重尉迟敬德。在鼓动李世民发起政变一事上,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都是带头人。在李世民还没有夺位之心的时候,太子李建成曾多次以重金美眷挖过李世民的墙角,尉迟敬德就是第一个。

但是素以忠诚著称的尉迟敬德怎么可能答应呢?在玄武门的战斗中,李世民将李建成诛杀,在杀齐王李元吉的时候,一个不小心直接从马上摔下来,眼看就要被李元吉刺死的一瞬间,尉迟敬德拉弓射箭,一箭将齐王李元吉射死,再一次将李世民救下来。之后带兵闯入皇城,李渊强行被尉迟敬德“护驾”。被控制的李渊,只能叹一声势必人强,于是就将李世民妃位太子,并且禅位李世民,自己安心的成为太上皇养老。这样的功劳,让尉迟敬德在这次政变中大占风头,李世民将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都列为头等功臣,封为鄂国公、封邑1300户,将整个齐王府原封不动的赐给了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受到了一模一样的赏赐。尉迟敬德自认为没有自己,李世民就不可能轻松的取得皇位,于是在平日里就对长孙无忌等人大开嘲讽技能。

最严重的就是在一次宴会上因为有人比他的座位靠前,就把这人的一只眼睛给一拳头打瞎了。李世民对他也是日渐不满,就召来敲打了一番,尉迟敬德自知理亏,也觉得李世民对自己颇有疏远,就在某日朝会之时像李世民请辞,从此解甲归田,75岁时撒手人寰。因为在早年间建立了无上功勋,子孙后代也多受萌荫。3、侯君集。侯君集是草根出身,作为李世民麾下的一员猛将,一生中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参加了玄武门政变。在李世民继位之后,侯君集被封为潞国公、右卫大将军,在之后有晋升为兵部尚书。侯君集说好听是草根,不好听那就是个流氓混混,他的毛病可不是一般的多。在攻打高昌的战斗中取得胜利之后,侯君集不仅没有把无罪之人流放,还将高昌国库中的财宝视为禁脔。这件事受到了弹劾,李世民就将侯君集给抓了起来,直至有人为他说情才得以躲过一劫。但是侯君集并不知恩,以怨报德在朝中结党营私,并且鼓动太子李成乾效仿父亲李世民的做法来一次政变,事情败露之后,侯君集再一次锒铛入狱,但是李世民因为不想落一个卸磨杀驴的名声,在加上侯君集有从龙之功,所以迟迟没有将侯君集处决。

群臣意识到李世民的想法,便谏言李世民将谋反的侯君集诛杀,这才让侯君集成为了李世民手下第一个被杀的肱股之臣。4、张公谨。在玄武门事变前期,李世民因为紧张的缘故竟然开始搞什么占卜问吉凶的事情,张公谨直接就将这些占卜用的道具给扔的老远,并且坚定了李世民政变的决心与信心。在玄武门的战场上,张公谨更是带着手下兵士硬生生的将玄武门的大门关上,让闻讯而来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所带的精兵无法加入战场,为李世民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李世民继位之后,将张公谨封为定远郡公、左武侯将军。贞观六年张公谨病死在任,年仅39岁。5、刘师立。刘师立一直以来都是李世民的贴身侍卫,因为协助李世民诛杀李建成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因此被李世民封为襄武郡公、大将军,并且一直都是担任守护京城的重任。曾有风言风语说刘师立涉嫌谋反,但是查无此事,李世民则更加信任刘师立了,刘师立在之后也就平平安安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6、公孙武达。公孙武达是侠之大者,在李渊起兵之时就投到了李世民的帐下,戎马一生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深得李世民的重用。在李世民继位之后公孙武达被封为监门将军,随后出任肃州刺史,在担任刺史期间,还参与了平定突厥的战争,并且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和张公瑾一样都是死在任上,不一样的是公孙武达死后陪葬昭陵。7、独孤彦云。鲜卑人独孤彦云在很早的时候就跟随李世民了,在玄武门的战场上也是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物。李世民继位后封其为历阳郡公。在平定突厥一战中不幸战死沙场,死后陪葬昭陵。8、杜君绰。杜君绰早年间曾经参加过农民起义,在李渊起兵之后,便开始追随李世民,一生中,参加过讨伐刘武周等军阀的战争,并且在玄武门政变中奋勇杀敌。

李世民继位之后被妃位开国县候,后来带领优势兵力攻打高句丽,枭首3万敌军,挟大胜而归。死后陪葬昭陵。9、郑仁泰。郑仁泰是玄武门政变的急先锋之一。李世民继位之后,获得了游击将军的爵位。但是郑仁泰因为在平定铁勒的战斗中,将一万四千余人的队伍带成了800人,被弹劾降职。不久郑仁泰再次领命出战讨伐铁勒,将铁勒带给自己的屈辱尽数还了回去。但是在班师回朝不久,郑仁泰便因为得重病驾鹤西去了,死后陪葬昭陵。10、李孟尝。李孟尝干的是梁上君子、打家劫舍的勾当,不过还是归附了李渊,并且被李世民收入帐下。多年的征战沙场让李孟尝获得了县候的爵位,后来因为在平定突厥叛乱的时候,立下了大功,被晋升为郡公。唐高宗乾封元年,李孟尝在家中暴毙,当时李孟尝已经是74岁的高龄了,死后被唐高宗追赠为使持节、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号襄,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