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的第二任皇帝。他在稳定政局,发展生产上有一定贡献。熙宁北伐失利后循规蹈矩,逐渐形成积贫积弱局面。他为人阴骘寡情、烛影斧声。

“金匮之盟”已成千古之谜,而逼死廷美、德召应该是确有其事的。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由他的弟弟赵光义接替皇位。据说这是因为其母杜太后与赵匡胤兄弟的一个什么“金匮之盟”。鉴于五代时期主弱臣强,政权不稳的教训,在皇位传递上要实行兄终弟及,之后再传位于赵匡胤的儿子。

史学家们对此一直持有争议。有些专家认为,所谓“金匮之盟”是赵光义为篡夺皇位而炮制的一个阴谋。但尽管如此,也为他以后的传位造成了两个障碍。其一是赵匡胤的三弟赵廷美,其二是赵匡胤的儿子赵德召。依照“金匮之盟”,他们二人都是将来皇位的继承人。赵光义将不可能再传位给他的子孙了。

一向阴骘寡情的宋太宗赵光义先后对他的侄子和弟弟下了毒手。他即位不久假惺惺地命廷美和德昭并称皇子。赵光义即位四年,已经成年的德昭跟随他征讨幽州。北征不利,德昭向赵光义建议应该落实对军士的赏赐才能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听了德昭的话,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上闻惊悔,往抱其尸,大哭曰:“痴儿何至此邪!”一个被命为皇子的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轻易死去,也着实使人疑惑。尽管国史避尊者讳,不能直言其事, 但德昭被逼而死则是可以肯定的。

赵光义对于弟弟廷美则采取了诬陷的阴谋。七年三月,或告秦王廷美骄恣,将有阴谋窃发。上不忍暴其事,遂罢廷美开封尹,授西京留守。紧接着又以种种罪名对廷美的子女、亲信一一贬谪。最后终于对廷美痛下杀手。

赵普以廷美谪居西洛非便,复教知开封府李符上言:‘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诏降廷美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妻楚国夫人张氏,削国封。命崇仪使阎彦进知房州,监察御史袁廓通判州事,各赐白金三百两。八年正月,涪陵县公廷美母陈国夫人耿氏卒。雍熙元年,廷美至房州,因忧悸成疾而卒,年三十八。上闻之,呜咽流涕,谓宰相曰:“廷美自少刚愎,长益凶恶。朕以同气至亲,不忍置之于法,俾居房陵,冀其思过。方欲推恩复旧,遽兹殒逝,痛伤奈何!”

一顿猫哭耗子之后,宋太宗赵光义便放心地将皇位在其一脉之中传递下去。

终北宋世,当皇帝的都是赵光义的子孙。尽管著史的一贯原则是为尊者讳,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赵光义阴谋篡权的一些玄机。然而,有趣的是,到了南宋,第一帝宋高宗赵构在孟太后和大臣们的主张下将皇位传给宋太祖后裔孝宗赵眘。自孝宗以后南宋皇位又回到太祖一脉。终南宋世,当皇帝的都是赵匡胤的子孙。如此,两宋十八帝,太祖、太宗两脉平分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