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听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除了萧何,这句话涉及到的另一个主人公就是三国名将韩信。韩信因萧何而迎来人生的机遇,最后也因萧何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韩信死后,萧何说了十二个字,道出了他的无奈。
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不仅仅是一个千古美谈,更重要的是,这侧面证明了萧何是一个赏识人才的伯乐。一开始,韩信的才能并不被大家所重视,在刘邦身边,韩信不过是一个小官。刘邦作为领导者不重视韩信,英雄无用武之地,韩信一气之下决定逃跑另谋高就。
萧何与韩信一早就相识,虽然韩信还无半点功绩,但是通过交谈之后,萧何发现韩信是可造之材,于是计划在刘邦面前举荐他。没想到还是萧何慢了一步,韩信在关键时刻逃走了,于是萧何只好快马加鞭追赶韩信,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美谈。
萧何追上韩信之后,将其带到刘邦面前。得知自己手下的大将为了一个无名小卒连夜追赶,刘邦心里十分不舒服。包括刘邦在内的其他人都看不出韩信哪一点值得萧何力排众议举荐他,即使如此,萧何仍不放弃,让刘邦拜韩信为将军。
韩信当上将军之后,他的军事才能开始慢慢显露。刘邦之所以能够打下天下,不得不说,韩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然而,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之后,韩信的不臣之心开始初露端倪。作为开国功臣,韩信手里握着不少兵权,功高震主,韩信开始让刘邦感到畏惧。
天下初定,刘邦为了稳固江山社稷,开始慢慢削弱韩信手里的兵权,此时的韩信日渐狂妄,被逼无奈之后竟打算起兵造反。不管哪个时代,造反谋逆就是大罪,刘邦得知韩信有造反之心后立马采取措施,借吕后的手杀掉韩信。
韩信既然已经决定起兵,自然会对皇室有所防范,为何还是落入了吕后的圈套呢?那是因为,萧何参与了这件事情。萧何向吕后献计,然后一步步将韩信引入圈套。萧何对韩信有知遇之恩,算是韩信的伯乐,韩信对萧何是没有任何戒备之心的,最后落得一个被活活刺死的悲惨结局。韩信的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死后,萧何说了一句话:我萧何杀韩信,是为天下苍生。这12个字,听起来是萧何的肺腑之言,但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众说纷纭。关于萧何为什么要杀韩信,有什么几种说法。
第一,当初是萧何一手举荐的韩信,可见他俩的关系多么铁。韩信不论成功与否,都和萧何有着密切的关系。韩信有功,萧何脸上有光,可是韩信起兵造反,多多少少也会连累萧何。韩信的阴谋被揭露之后,萧何为了保全自身,必须要和韩信划清界限。萧何最能证明自己清白的方式就是献计擒拿韩信。
第二,天下大乱,刘邦需要的是英勇神武的将帅之才。而天下稳定之后,刘邦只会将那些将军视为危险份子,因为他们可以轻而易举搅弄风云。说的直白点,韩信不论反与不反,刘邦心里已经起了杀心,刘邦需要的是心安。韩信谋逆刚好给了刘邦一个处置的借口,两人之间早就没有了信任。萧何明白自己只能在刘邦和韩信之中二选其一,于是选择了杀韩信。
第三,萧何与刘邦是沛县老乡,两人知根知底,更何况刘邦已经是汉朝的皇帝。而韩信呢,萧何只是赏识他的军事才华。关键时刻,萧何当然得分清亲疏远近,站在刘邦的阵营。
韩信之所以被自己的伯乐萧何设计坑杀,一定程度上也与韩信的狂妄自大有关。做人还是低调一些,不要锋芒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