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嘴  

大嘴读史

《史记·酷吏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义纵者,河东人也。为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群盗。纵有姊姁,以医幸王太后。王太后问:“有子兄弟为官者乎?”姊曰:“有弟无行,不可。”

这是介绍西汉十大酷吏之一的义纵的传记,义纵在十大酷吏中排名中游,算不上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人物,不过,司马迁文字中提到的义纵的姐姐义姁却是个了不得的角色,她是有史可载的最早的女医生。

姁,读作xǔ,妇女的统称,尤指老妇女,这个字经常用于女子的名字,比如刘邦的老婆吕雉的字就是娥姁。

西汉时,我国在医事制度上已专门设有“女医”,古称“视产乳之疾者”。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义姁,悬壶济世,深受群众的爱戴和欢迎。由于她医术精湛,朝野共知。汉武帝将她召入宫内,拜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王娡治病。

女人没地位,女医生也是如此。

史料中没有更多关于义姁的记载,只是在民间传说或者小说家言中出现。

民间传说有一则义姁巧治无名腹胀病人的传奇故事。

义姁自学成才,小有名声。有一天,一个腹胀如鼓的病人前来就诊,义姁对病人仔细诊断后,取出几根针在他的下腹部和大腿相关穴位针灸,然后拿出一包自制的药粉撒在病人的肚脐眼上,同时给病人熬服汤药多管齐下,病人的腹胀不久开始消退,很快就痊愈了。

历史小说《女国医》中的情节更为惊心动魄。

义姁出生在医生世家,父亲被太医令丞陷害身亡,刚刚出世不久的孤女义妁被父亲生前同事抱走领养。义妁从养父这里偷学医术,后来又拜名医为师,成为一名德行高尚的女医生,被誉为女中扁鹊,最终被汉武帝册封为西汉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医。

如果是孤女,那么弟弟义纵又是哪儿来的?

司马迁写义姁只是一笔带过,主要是说义纵进入官场的缘由。

虽然姐姐深知自己弟弟品行上有问题,表示弟弟并不适合做官,但极度信任女医生的王太后还是向自己的儿子汉武帝推荐了义纵。

义纵在皇帝身边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外放当官。义纵的首个外放职务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史记》说他“治敢往,少温籍,县无逋事”,意思就是,他敢于施行暴政,从不对任何人容情,使得县境之内没有盗贼容身之地。

后来,义纵又先后任职长陵和长安。这两个地方是贵族扎堆的地方,义纵到任后,“直法行治,不避贵戚”,对违反法令者一律严惩,甚至把王太后的外孙、汉武帝的外甥都绳之以法。

在出任定襄太守的时候,义纵的“凶名”达到了顶峰。

当时,西汉攻击匈奴,多次从定襄出塞,定襄社会秩序的混乱,直接影响到军事行动的组织。义纵到任后,高举屠刀,以杀立威,一来就杀掉400多人,而且是同一天杀的,人头滚滚,吓得定襄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定襄治安状况很快得到好转。这也是成语“不寒而栗”的出处。

义纵结局不好,后来因为和汉武帝观点不一,反对告缗法而被杀。

酷吏们本来就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有用的时候有用,没用的时候,拿出来背锅是最合适的。

王太后死于公元前126年,义纵死于公元前117年,没了王太后的庇护,不知道义纵的命运会不会影响到他的姐姐义姁。

酷吏一抓一大把,名医就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