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之战一无所获,毒蛇认为一开始就注定了,因为匈奴作战流动性特点太突出了,就算这次成功诱敌了,也顶多给他们一点教训,不能从根本战略上解决匈奴的威胁,也无法真正实现对打通西域商道这个终极目的。

卫青

汉武帝也意识到汉朝必须更加主动出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如何能取得对匈作战的实质性胜利?汉武帝决定放手一搏,做了两个重要的调整:首先是用匈奴的战法来攻击匈奴,提高骑兵在军中的地位和数量,改变以步兵为核心的战法,另外不设统兵主帅,让各路将军各自为战,自主决策出城之后的行军路线和具体战法,将指挥权下放到一线。另一方面大胆启用年轻将领,不再守旧,按传统兵法思路开展对匈作战,变中求破。

公元前129年,经过四年的备战,汉军按汉武帝部署分四路大军,主动出击。骁骑将军李广率一万骑兵出雁门,车骑将军卫青率一万骑兵出上谷,轻骑将军公孙贺率一万骑兵出云中,轻骑将军公孙敖率一万骑兵出代郡。这次出征的大军跨出长城,分为四路从不同的路线向北深入匈奴腹地,向匈奴发起进攻。

李广

结果公孙贺将军出长城后寻找匈奴骑兵未果,无功而返。公孙敖将军出发没多久就碰到匈奴骑兵主力,苦战后损失7000骑兵才逃出包围圈。名将李广全军覆没,李广被俘,被俘途中装死才逃回长安。

而名不见经传的卫青率领他的铁骑冲出边塞,深入匈奴腹地,直指匈奴龙城圣地,并捣毁了龙城,斩获匈奴700余人,取得汉朝反击匈奴以来的第一场胜利。汉武帝在龙城之战中破格提拔的骑奴卫青此前从未参与过战争。汉武帝不拘一格用人收到奇效。

龙城之战汉军进军路线图

为什么三路都失败了唯独卫青一路取得了胜利呢?

首先,卫青是汉王朝首次统率骑兵与匈奴进行作战。卫青出身低微,负责汉朝马匹的选择、饲养,同时又作为汉武帝的亲随,常在上林苑锻炼骑兵战术,所以卫青的骑兵无论装备还是战斗力都是当时汉朝最强的。其次,卫青选择了匈奴的圣地“龙城”作为进攻目标,龙城是匈奴祭天的地方,自然会有匈奴人守护。选择一个固定的地方作为目标是很正确的,比盲目深入草原有效多了。

实际上对于汉军来说,判断匈奴主力的位置,永远是一个天大的难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从不定居于一片土地上。所以发生在公元129年春的这场战役,会称之为“龙城之战”。因为汉军真正攻进了匈奴信仰中心——龙城,虽然,这次四路出击,除了卫青之外的另外三路,都没有获胜。而且公孙敖还损失了7000人,另两路也折损大半兵力落败而归。

不过,由于唐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使得这场小胜为大多数人所知。龙城之战毕竟是汉人首次主动进攻而获得的胜利,战略意义非同凡响。

但是这句唐诗却有一个千古疑案,那就是“龙城飞将”到底指的是谁?明明是卫青攻下的龙城,为何大多数古文献都说龙将飞将是李广呢?

毒蛇认为主要是司马迁的笔法所导致。这一战,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匈奴大军包围,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其实是一次惨败,但司马迁为了突出李广的英勇,将描写重点放在了押解途中,李广飞身夺得匈奴人的马匹,一路逃跑并反身射杀追骑无数, 终于回到汉营。从此,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