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就是鲜卑族人,是一个一出生就被以复字之名,背负起复国的重任,最后复国无望发疯的悲情人物。而在历史中,鲜卑是我国古代的民族之一,慕容氏则是鲜卑三大部落中最强大的一个分支。

曹魏时期,鲜卑族还是各自为居的游牧部落,零零散散地分布在草原之上。直到一名叫轲比能的人横空出世,统一了鲜卑各部族。魏国见此事对自己不利,随即派出刺客行刺轲比能。轲比能死后,鲜卑族群龙无首,又迅速四分五裂,各自发展。

慕容氏根据《晋书》的记载最早是鲜卑的一队人马,首领莫护跋在路径辽西的时候,喜欢上了当地戴步摇冠的习俗。因当时步摇与慕容的发音相似,也就被称为慕容。

慕容吐谷浑是莫护跋的长孙,但不是正妻所生,一直不被重视。最终还是由年幼弟弟慕容廆继承部族,慕容吐谷浑仅分得七百户用于自立门户,从此便任由发展,对其生死不管。但慕容吐谷浑念及旧情,并未带领族人远走。

而弟弟慕容廆也不好过,两人的叔叔慕容耐狼子野心,直接取慕容廆而代之,后慕容耐受到族人的反对,被族人杀害,慕容廆才能重得权利。曾失去过一切的慕容廆并没有觉得自己可以就此安枕无忧,他开始忌惮自己的哥哥。

有一天,哥哥和弟弟两部的马群突然骚动起来,给双方都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弟弟慕容廆以此为理由,斥责慕容吐谷浑说,兄长早已自立门户,为何不远走高飞。如今致使马群受伤,自己无法让族人交代。

慕容吐谷浑闻言便明白弟弟的心思,便说既然兄弟已经离心,自己留在此处也没有任何意义了。说完,就立即命族人收拾整顿一番,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哥哥真的走了之后,慕容廆幡然醒悟,内心也十分后悔,可是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后来慕容廆还创作了一首《阿干歌》以表达对哥哥的思念。阿干在鲜卑族中就是哥哥的意思。

慕容吐谷浑一路西行,兜兜转转,达到阴山居住下来。后又受到鲜卑拓跋部的侵扰,不得不继续向西行进,迁途万里,最终在陇西得以安定下来。吐谷浑国三百多年的历史也由此拉开序幕,巅峰时期领土高达近百万平方公里。这国名也是慕容吐谷浑的孙子为纪念祖父而起的。

南北朝时期,吐谷浑国成为中原的附属国,其国王还被加封为河南王。吐谷浑国地处青海,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一跃称为丝绸之路上的要冲。举国上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丝绸之路的青海段也被称为吐谷浑道。

隋朝初期,隋文帝特意选了一名宗室女子远嫁至吐谷浑国,足见当时吐谷浑国的重要性。可惜,隋炀帝继位后听信裴矩的话,一改隋文帝时期的政策,认为如此重要的地方还是直接掌握在自己手中比较好,于是就对吐谷浑国用兵,吐谷浑国不敌,终被灭国。

裴矩针对周边国家的一系列对战措施,虽然有效地消灭了突厥,但也将隋朝的基业仅在两代之间就消耗殆尽,也是导致隋朝短时间就覆灭的原因之一。隋朝末年,中原地区一片混战,吐谷浑国遂抓住时机得以复国。

唐朝初期,吐谷浑国趁着唐朝刚刚安定,需要休养生息之际,大肆侵犯唐朝边境。后来被李世民派战神李靖前来镇压,战神出手没费多少功夫就让吐谷浑国归附唐朝。

吐谷浑国背靠着强大的唐朝也过了一段舒服日子。但是,好景不长,吐蕃的崛起给吐谷浑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来凭借唐朝之威完全可以压制住吐蕃,正巧此时唐朝正对高句丽和百济国用兵,无暇调兵青海。

最后,吐谷浑国被吐蕃所灭。唐朝仍让其后代承袭青海王,一直传到慕容复。因慕容复没有留下子嗣,延续了三百多年的吐谷浑国就此断绝。《天龙八部》一书中的慕容复极有可能就是借用其名,但是虽然两人同名,历史上的慕容复并没有想要复国,也没有这个能力来复国。

吐谷浑国虽亡,但他们改良的马匹,叫青海骢,深受中原地区的欢迎。在唐玄宗时期,舞马还成了为火极一时的节目之一。根据专家的研究表明,吐谷浑国也有一小部分人留下了故地,被吐蕃统治后多与藏族融合,形成了如今的土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