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时期,徐有功任司刑寺,在此职位上共干了三年。在这短短三年时间内,他纠正了数百件冤假错案,救活人命数千。

而武则天是怎么看待这位忠君守职的手下干部的呢?

一。很欣赏他的守法护法,而且很有才干。是可以放心委以重任的干吏,目前国家真需要这样的人。

二。讨厌他太死板,不懂政治。常出来与她争辩,阻碍她除尽敌对势力的目的。

武则天对他的态度,始终在欣赏与厌恶这二者之间摇摆。

酷吏周兴找到借口要杀他,武则天寻思,如果把正直的官员都杀尽了,都剩下周兴之流的,自己的统治也会走入歧途,于是便下诏:"不用逮捕审讯了,直接罢免他的官职,削职为民算了。"

徐有功被罢官后不到半年,以构狱他人邀功升迁的周兴就被人指控"谋反"下狱,审理他的便是比周兴更厉害的角色来俊臣,来俊臣以"请君入瓮"威吓周兴承认谋反罪名,周兴受苦不过也只得认罪。武则天知道,他的这个奴才为自己打击异己,立下了汗马功劳,有心要放他一马,于是饶了他一命,最后被判流放。

女皇虽然饶了他,但是周兴平日里得罪的人实在太多,蒙冤家属恨不能"寝其皮饮其血",所以没走出多远,在流放途中就被仇人给"咔嚓"掉了。

公元693年,武则天感觉到,目前朝政趋稳,对手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也该收敛一些了,国家的法制还是要尽早走入正轨渠道,还是得用正统官吏,于是想起徐有功,任命他为左肃政台侍御史(从六品下),徐有功推辞不成,只得就任。

谁知什么人什么命,徐有功刚刚到任,在润州就发生了一起案件,这个案件不光通天,还牵扯到未来继承人的命运。

事情是经过是这样的。庞氏原是唐睿宗李旦的岳母--窦德妃娘娘的母亲,润州刺史窦孝谌的妻子。她的女儿德妃,被武则天借机处死后,自己就一直心神不定,抑郁成疾,自以为被鬼怪缠住了身。她听从一位奴仆之说,在夜间焚香祈祷驱鬼。

然而不曾想,在那个人鬼颠倒的时代,人为了利益可以抛弃一切的。这一焚香驱鬼的事却被自己的家奴给告发了,说她每夜焚香诅咒,期盼武皇早死。

武则天从杀了德妃以后,正找不到德妃亲人的"谋反"把柄和不轨行为,就因此事正觉得不好向天下人解释呢,瞌睡遇着枕头,饿狼碰见鲜肉,终于找到了契入点!于是下令彻查。酷吏薛季昶为迎合武后的心意,便捏造庞氏为"不道"罪。将庞氏判为死刑,家属也连坐流放三千里。

这是女皇直接过问的案件,遇到一般人,是不会有人去"触逆鳞"的。但是徐有功不,刚刚"恢复工作"的他虽然知道此案很难改判,但他还想做最后的抗争--像这样草菅人命,国法何存?我既做了侍御史,职责要求我必须向皇上进谏。我纵然一死,也要护法!

于是他直奔宫殿,向武则天奏道:"陛下,依微臣查访,庞夫人无罪可有,如滥杀一个无辜之人,不仅会遭到天下人的嗤笑,还关系到大唐的法律法度,请陛下三思。"

武则天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心说"狷介狂徒,哪知我的心思",霎时火冒三丈。

善于察言观色站的薛季昶,此时一看女皇动了真怒,马上火上浇油道:"万岁,法律规定,凡是为罪人强词夺理辩护的,也应杀头。徐有功目中无人,藐视圣上,应定为'党援恶逆'罪,理应立即推出斩首。"

薛季昶的一番话,无疑是给火上添了一把柴,于是武皇立即下令:"将此狂背之徒赶快轰出朝堂,令司刑寺治罪。"

女皇交待下来的案子,办案效率自然不同一般,司刑寺很快就将徐有定罪,判以死刑处斩。

徐有功有位好友,悄悄跑到他家,把这个不好的消息告诉了他,并流着眼泪叫他早做准备。徐有功听后,倒安慰起他这位好友了:"不要哭,难道这世上只有我一个人会死吗?我在公正地为法律说话。权不能大于法呀!我为执法、护法而死,死何足惜!"

他若无其事的陪同那位朋友吃了饭,饭后例常睡起了午觉。大家都以为此时的他只是暂时的强作镇静,内心必定心急如焚,偷偷看他,他却正在熟睡。

午后,他就被刀斧手绑着押赴了刑场。

徐有功即将被处斩的讯息一传出,立即震惊了朝野。老臣们仗义执言,为这位正直的御史陈词辩护。其实这时的武皇气已经消得差不多了。她知道,如果她始终揪住这点小事不放,也会冷了众大臣的心,于是下令:"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罢官流放边疆。"

临行前徐有功去照例叩拜辞行,君臣之间有个对话。

女皇责问他:"你近来办案,重罪不办或轻办的失误怎么那样多?"

徐有功回答说:"重罪不办或轻办,是做臣下的小过失;喜欢让人活着,是圣人的大德。"太后沉默不语,但心里的坚冰已经被徐有功攻破。

结局:庞氏最终也被免去死罪,同三个儿子一起流放岭南,窦孝谌降职为罗州司马。徐有功也被削除名籍。

虽然又一次遭受削职处分的厄运,但他为法律的守正,以死护法,虽然没有能力改变案件的性质,但制止了又一场的冤杀,真可谓是可歌可泣,感动天地。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