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晚年图谋篡汉,实际上已经放弃了一统天下的雄心,魏军在西、中、东三线都采取守势。曹丕、曹叡时代,魏国的重心在于巩固政权,并没有什么一统天下的雄心和意图,所以依然是守多攻少。曹丕的两次大举伐吴,实际上是为了剥夺青徐豪霸臧霸的军权,以及对军区都督对调安排,并不是真想灭吴。

诸葛亮死后,魏国趁蜀国内部空虚,30万大军压境,准备一举吞并汉中,这个时候蜀国派来阻击魏军的人是王平,王平坚壁清野、死守阵地,趁魏军人困马乏之时,突然发动进攻,以三万人的兵力,大败魏军二十万。经此大败,魏国短时间内再难以组织大规模军力进攻蜀国,此战也给蜀国续命三十年。在当时那种情形之下,蜀军面临的不仅仅是诸葛亮的离世,大将魏延也在斗争中惨遭杀害。可以说对于此时此刻的蜀军而言,既没有了统帅,也没有了将领,处境是非常艰难的。

东吴有长江之险,蜀汉的蜀地却易守难攻,诸葛亮虽死,蜀汉的军队实力虽然整体不如曹魏,但蜀汉的基本守土的实力还是有的,再加上蜀路难行,也不至于很快灭亡。因此蜀汉还没有到诸葛亮一去世,蜀汉就难以维持的地步。最后,蜀汉的灭亡在当时,对于蜀汉的将军们也是太过于突然和出乎意料。当时姜维正带领蜀汉主力和钟会相对,却被邓艾偷渡阴平,在早时那里是有蜀军的,但最后却没有军队驻守,因此邓艾一战成功,深入蜀汉腹地。

诸葛亮死后的蜀汉政权,由于之前诸葛亮奠定了国家基础,而后主刘禅基本按部就班来主理国家大事,没有发生太大的事情而消耗国力;加上曹魏政权和东吴政权一直处于内耗,就让蜀汉有了生息发展的机会,从而能坚持30年,直到263年魏国大举伐蜀才投降魏国。诸葛亮对于蜀汉是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其他的内因和外因,蜀汉可能会坚持不了30年,也可能不止30年,这个留于后世评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