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的缔造者。我们就从英雄亲政以后来分析他的一生。为何让后世之人如此之矛盾?

公元前238年,也就是秦王九年,22岁的嬴政举行了成人礼,开始亲政了。

刚刚亲政的嬴政就显示出他非凡的手段,一举将嫪毐吕不韦等和后宫不干不净的人全部处理掉,太后都没有放过,这一点非常符合一个上位者的做法,心狠手辣。

然后就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步伐,在采用了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合纵连横等策略,一步步的将六国的版图全部插上秦国的旗帜。终于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国家--秦国。

那么统一后嬴政做了些什么?我们细细来看。

第一,确定称号

在以前都是称"君"、"王"。嬴政在统一天下后认为过去的称号都配不上自己,所以让小弟们给想个称号。

小弟们绞尽脑汁给想出一个叫"泰皇",说是古有天皇,地皇和泰皇,而泰皇又最为尊贵。但是嬴政并没有采纳,反而只取其一"皇"字,因有三皇五帝之说法,便又取一"帝"字。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了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如果大家认为"皇帝"只是一个称谓那就大错特错了,它不仅仅是一个称谓那么简单,还反应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诞生。(君主集权制度)

第二,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

在之前都是分封制,也就是说我把这个地方封给你,你自己去管理就行,这样的弊端大家都知道的,不利于中央集权控制。

所以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采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管理方法--郡县制作为地方的管理机构。而后世各朝代几乎都是沿用这套机制。

第三,书同文

我们前面写过一遍关于中国汉子发展历程的文章,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前各国用的文字都不太一样。因为文字不一样,很大程度上影响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实最主要的是影响到中央政府的各项条令的实行。

这个时候李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他的带领下,以大篆为基础,改为小篆,做为官方的通用字体。同时把其他的字体全部废除掉。

统一文字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对我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第四,度同制

同文字一样,在秦统一全国以前,各国的度量衡量制度都不一样,货币制度也都不一样,这样大大的影响了百姓的生活。(大家看过甄嬛传里的一段吗?关于货币兑换比例的。很麻烦是不是?)

这个改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是把原来秦国的度量衡制度作为标准,其他的一律废除就好了。

第五,车同轨,行同伦

这个也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就不多说了。解释下行同伦,简单来说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道德行为规范。别看很简单,但是对后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第六,焚书

这是李斯的建议,主要是讨论我们上面说过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李斯认为为了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向秦始皇提出了焚烧古书的三条建议。(具体是哪三条?有朋友知道吗?)这个建议和秦始皇所想的是一模一样的,这样做完全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短短的30天,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全部化为灰烬,这给我国文化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第七,坑儒

有的朋友会说,焚书坑儒是有交集的,其实是没有的,是俩回事,虽然二者只相隔一年。但坑儒绝对不是焚书的延续。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最想的一件事是什么?是长生不老,(徐福就是最好的证明。)于是有一些方士为了迎合秦始皇就提出要为秦始皇找长生不老药,但是他们是知道的,长生不老药根本就找不到,于是在得到一些好处后就逃走了。他们逃走不说,还到处去诽谤秦始皇,反正就是各种昏君能用的词差不多都给秦始皇安在脑袋上了。

而秦始皇就怀疑有很多儒生也参与了此事,便将很多儒生坑埋于咸阳。

第八,大兴土木(骊山陵和阿房宫)

秦始皇在继位以后就开始修自己的陵墓,统一六国后还在修,用70万人去修,不说了,自己感受下。

《 阿房宫赋》大家都学过吧!

秦始皇的大兴土木造成了巨大的财力人力资源浪费,搞得百姓苦不堪言,也加剧了秦朝的灭亡。

我们大概的把秦始皇嬴政一生的所做所谓列举了出来,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即便是千古一帝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做的让人很痛恨的地方。

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了秦始皇为我们后代所做的一切有的深远影响的事。

所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千古一帝秦始皇他也是一个凡人,有的人说他功大于过,有的人说他就是一个侩子手。千古一帝的名称嬴政不配。各有各的说法吧!

无论我们后世之人怎样评价秦始皇,我们都不能忘记他一切的所作所为,只有了解他才有资格去评价他。

也许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让我们如此的矛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