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皇四年(23年),四十多万新朝大军包围了绿林军驻守的昆阳,这就是"昆阳之战"。面对极为不利的局面,刘秀(光武帝)提出了"固守待援,内外共击"的军事计划并亲自突围求援。
在刘秀的军事计划中,昆阳守将坚持到援军抵达是决定此战胜利的重中之重。然而昆阳守将王凤、王常与刘秀兄弟不睦。在新朝大军刚刚抵达昆阳的时候,王凤、王常就准备逃跑乃至投降了。
刘秀对此没有什么把握,他亲自突围求援恐怕也有防止被昆阳守将坑了的因素。可是在刘秀突围后,昆阳守将却在新朝大军潮水般的攻势下一直坚持到刘秀率领援军返回。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兵力上拥有绝对优势的新朝大军将昆阳包围了十层以上,使用了包括挖地道、冲车、机弩在内的当时最先进的攻城战法。在防守最艰苦的时候,王凤、王常确实一度动摇,准备向新朝投降。
但新朝大军的总指挥王邑、王寻却拒绝接受昆阳守将的投降,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消灭昆阳的绿林军,接受投降的话显不出功劳。在投降无门的情况下,昆阳守将开始考虑撤退逃跑。
但新军将昆阳围困的是水泄不通,一万多的守军根本跑不出去。新朝名将严尤在攻城受阻时建议王邑、王寻将包围圈打开一个缺口放守军逃走,以防四十余万大军因为一座孤城而动弹不得。
可是王邑、王寻拒绝了严尤的正确建议,坚决不肯放昆阳守军逃走。在投降和逃跑都不可能的情况下,昆阳守将只得拼命坚守到底,从而为刘秀争取了足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