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波动牵动人心,国内油价调整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周一(9月22日)的油价统计数据显示,本轮周期内原油变化率仅为0.29%,预计上调油价30元/吨,低于国家规定的50元/吨调价红线。这意味着,在明晚(9月23日24时)进行的今年第19次油价调整,很可能因未达调整门槛而搁浅。

对于期待油价下跌的车主们来说,这或许是一个不坏的消息。

9月22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华北社会油库成品油价格呈现不同幅度下调。

具体来看,92#汽油报价区间为7450-7800元/吨,下调幅度在-80至0元/吨;95#汽油报价7550-7950元/吨,同样下调-80至0元/吨。

柴油方面,0#柴油报价6520-6700元/吨,调整幅度在-80至40元/吨;-10#柴油报价6520-6750元/吨,下调-17至0元/吨。

分析指出,周六出货情况欠佳,国际油价支撑减弱,市场成交较为清淡,业者多保持谨慎观望态度,导致价格呈现震荡走势。

截至9月22日下午的数据显示,油价调整搁浅的可能性非常高。

本计价周期(2025年9月9日24时至2025年9月23日24时)以来,国际原油整体呈现震荡偏强走势。

卓创资讯分析认为,虽然地缘扰动因素存在一定支撑,但美国石油需求转淡以及全球油市供应过剩前景,将持续对油价形成压力。

"距离调价窗口开启还有1个工作日,油价存在趋弱可能,因此,本轮国内成品油调价搁浅概率较大。"卓创资讯在报告中指出。

若本次调价最终以搁浅落地,将是2025年以来的第六次搁浅调整。正值中秋、十一长假来临,居民驾车出行燃油成本及物流运输燃油成本将保持不变。

国际油市方面,燃料油需求减弱供应宽松态势持续。

9月22日,燃油期货收盘价为2784.00元/吨,当日下跌1.21%,五日跌幅为0.54%。同时,燃料油期货库存录得212270.00吨,较上一交易日增加29910.00吨。

国投期货分析认为,高硫方面,发电需求消退,船燃需求受关税影响亦有走弱可能,总体需求支撑减弱。供应端中东到港量增加,俄罗斯出货稳定,市场呈现宽松态势,持续压制高硫价格。

低硫方面,近期西区套利船货流入减少,但尼日利亚RFCC装置停摆或将推动低硫油流向亚洲。供需两端驱动均较为有限。

上周国际油价小幅下跌,纽约油价微跌0.02%,布伦特油价下跌0.46%。美联储最近的降息决定并未有效提振市场对能源类大宗商品的乐观情绪。

面对油价的波动,不同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

对于普通车主而言,油价的任何变化都直接影响到日常出行成本。每月跑2000公里的私家车,百公里油耗按8升计算,油价即使小幅调整也会影响半个月的油费支出。

物流行业对油价变化更为敏感。一位货车司机算了一笔账:"柴油每升涨两毛二,我这辆货车油箱400升,加满一次多付88块,一个月跑下来至少多花一千五"。部分物流企业已开始考虑调整运营策略,甚至有人开始讨论"氢能重卡"替代计划。

相比马来西亚等石油生产国,中国的油价确实较高。马来西亚的汽油价格约为2.05马币/升(折合人民币约3元多),这得益于其作为石油生产国的资源优势和政府津贴政策。

随着中秋、国庆长假临近,油价稳定对出行需求形成利好。

未来半个月时间内(9月23日24时至10月13日24时),正值国内中秋、十一长假,居民驾车出行燃油成本及物流运输燃油成本将保持不变。

市场分析认为,当前油价调整搁浅的预期,为长假出行提供了稳定的成本环境。

不过,全球石油市场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中东地缘政治局势、美国石油库存变化以及全球供需关系的调整,都可能影响未来油价的走向。

投资者正密切关注国际局势、供求关系等诸多因素的演变,这些因素的交织影响使得市场始终处于一种高度敏感的状态,任何细微变化都可能引发剧烈波动。

油价的变化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据卓创资讯分析,若本次调价搁浅,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将实现2025年以来的第六次搁浅。对于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长假而言,这意味着出行燃油成本将保持稳定。

观察国际市场,美国石油需求转淡以及全球油市供应过剩前景,持续对油价形成压力。然而,中东地缘冲突等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油价未来的走势仍需密切关注。

能源转型的步伐正在加速--有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大增45%,高成本时代正催生新的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