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一】"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的飙升,正打破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东南亚长达数十年的垄断地位。"英国《金融时报》9月30日报道称,这种颠覆性的趋势还可能在其他地区上演。

普华永道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以丰田、本田和日产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公司在东南亚六大主要市场的份额已降至62%,而在2010年代,这一份额平均能保持在77%左右。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从几乎为零提升至超过5%,在汽车年销量约330万辆的东南亚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进入,预示着日本在东南亚无可匹敌时代的结束。"普华永道马来西亚合伙人帕特里克·齐希曼(Patrick Ziechmann)说。

曾担任日产泰国分公司总裁的拉梅什·纳拉辛汉(Ramesh Narasimhan)也直言,随着中国企业继续发起"进攻",日本车企将在自己的"后院"持续失守,过去这里是他们不会失利的地盘,如今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他说,中国车企凭借灵活的价格策略快速扩大销量与份额,"这一趋势在东南亚各国市场都普遍可见"。

据报道,在拥有2.8亿人口的东南亚最大消费市场印度尼西亚,尽管整体车市因经济压力而下滑,中国汽车的销量仍呈指数增长。而日本车企虽仍是市场领导者,但销量逐月下滑。今年1月至8月,丰田在印尼的销量下跌12%至16.1万辆,而中国比亚迪的销量则增加至原来的三倍,近1.9万辆。

中国汽车品牌亮相印尼国际汽车展。 视觉中国

《金融时报》认为,中国汽车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价格实惠,中国汽车在印尼的售价约为2亿印尼盾(约合8.55万元人民币)。

此外,印尼政府为电动汽车提供的激励措施,比如免除进口关税等举措,也有助于中国车企扩大当地市场,但部分优惠将于明年停止,汽车制造商只有在本地生产才能获得补贴。目前,印尼市场中已有15个中国品牌,预计很快还会有5个新品牌进入,其中至少有3家中国车企已在印尼建立生产基地,其余则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进行组装。

印度尼西亚汽车工业协会副主席琼基·苏吉亚托(Jongkie Sugiarto)分析称,日本车企必须采取行动,否则市场份额将继续流失。

"在新加坡,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更加引人注目。"报道称,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已取代丰田,成为该国的销量冠军,而在2023年,丰田还占据了新加坡汽车销量的25%。

新加坡政府推动充电设施建设等支持性政策,再加上中国电动车品牌的大举进入,促使新加坡消费者转向电动车。比亚迪不仅在新加坡商场、市中心设立展厅,还与餐饮、娱乐行业合作,强化市场存在。

在新加坡销售日本汽车的亚当·米尔扎(Adam Mirza)指出,日本品牌似乎"已经接受了一个事实,即在电动车上他们无法与中国竞争"。

《金融时报》分析称,中国车企在车载软件上领先,而日本传统汽车制造商在这方面发展缓慢。现在,中国车企计划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小鹏汽车今年2月开始向东南亚出口搭载了智能手机遥控泊车功能的X9车型。其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4月说:"我们认为东南亚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

今年6月刚购入一辆比亚迪电动车的马来西亚商人文森特·霍尔(Vincent Hor)8月19日对《日经亚洲》评价说,这款车提供了语音指令、旋转触摸屏等功能,维护成本也很低。报道指出,凭借着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先进的车载功能,中国企业正在"蚕食"日本汽车制造商的长期领先地位,同时日本车企对电气化的谨慎态度也为中国车企留下了市场空间。

随着区域制造格局转型,日本车企在泰国的阵地也在萎缩。斯巴鲁公司去年已关闭泰国工厂,铃木汽车公司也计划在2025年底前停产。而比亚迪上月已从泰国工厂向欧洲出口了首批汽车。

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表示,日本车企曾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我们会让消费者来决定谁是最终的赢家"。

标普全球移动出行东盟副主任杰萨达·通帕克(Jessada Thongpak)预计,到2032年,中国车企将在泰国拿下20%的市场份额。

通帕克分析称,中国在东南亚的扩张模式很可能会在其他市场上演,"拉美市场虽然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趋势与东南亚类似,我们也处于早期,但发展速度很快"。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中国汽车整车出口429.2万辆,同比增长13.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增长87.3%。

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此前预测,到2030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30%,其中东南亚、中东、非洲和南美等新兴市场预计将出现最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