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补发与多种因素相关,而20年和30年工龄在养老金补发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老金计算因素

1.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假设退休时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1。对于20年工龄的人,基础养老金=6000×(1+1)÷2×20×1%=1200元;对于30年工龄的人,基础养老金=6000×(1+1)÷2×30×1%=1800元。仅从基础养老金这一项来看,30年工龄比20年工龄每月多600元。

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假设两人每年个人账户储存额相同,由于工龄不同,缴费年限也不同,所以累计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会有差异。一般来说,30年工龄的人个人账户储存额会相对多一些。假设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如果20年工龄的人个人账户储存额为10万元,个人账户养老金=100000÷139≈719.42元;如果30年工龄的人个人账户储存额为15万元,个人账户养老金=150000÷139≈1079.14元。这里30年工龄比20年工龄每月多359.72元。

二、养老金补发情况

养老金补发通常是由于政策调整、养老金计算基数调整等原因产生。

1.政策调整补发

如果有新的养老金政策出台,对养老金进行调整,一般会根据个人的缴费年限、养老金水平等因素进行补发。在这种情况下,30年工龄的人由于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对较高,补发的金额可能会比20年工龄的人多一些。

例如,某次政策调整规定每人每月补发基础养老金的5%,那么20年工龄的人补发金额为1200×5%=60元;30年工龄的人补发金额为1800×5%=90元。

2.计算基数调整补发

当养老金计算基数调整时,也会进行相应的补发。同样,30年工龄的人由于养老金基数相对较高,补发的金额也会相对多一些。

假设养老金计算基数上调了10%,20年工龄的人原来的养老金总额为1200+719.42=1919.42元,补发金额为1919.42×10%≈191.94元;30年工龄的人原来的养老金总额为1800+1079.14=2879.14元,补发金额为2879.14×10%≈287.91元。

总体而言,20年和30年工龄在养老金补发方面的差距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30年工龄的人由于缴费年限长、养老金基数高,在养老金补发时会比20年工龄的人多一些。但具体差距大小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不同地区、不同政策调整幅度等都会导致差距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