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否有八贤王这个人物,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是有的,但是这个八贤王到底是谁,则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赵匡胤幼子秦王赵德芳,也有人认为是赵匡胤的二儿子赵德昭,究竟是谁,还没有定论,但基本上倾向于八贤王为赵匡胤的儿子。

八贤王因为杨家将的小说演义而为大众所熟知,如今又因为一些电视剧的播放,比如包青天系列电视连续剧的热播而更为广泛关注。
为什么不是八贤王继位,也就是为什么赵匡胤的儿子没能继位,这就涉及到历史上另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烛光斧影,即赵匡胤的非正常死亡和其弟赵光义的继位,因而不管八贤王是赵德芳还是赵德昭,都不可能再正常继位。而赵德芳和赵德昭的悲惨结局使得当时的人们对于太祖一系的后代充满了同情,因而文学化、戏剧化的八贤王的贤者形象就诞生了。
虽然到了宋代,嫡长子继承制度已经松动,但是父死子继依然是皇位继承的最主流观点,赵德昭,赵德芳作为赵匡胤的儿子,理应是宋太祖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也许是人们对这两位皇子十分同情,人们为了寻求心灵的慰籍,于是就让他化为一个手提金锏,公正无私、一忠二孝、可以制约皇权的理想"贤王",这可能是八贤王手持金锏这一高大形象产生的的根源以及以后演变成拥有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特权的由来。南宋赵构之后,宋朝的皇位又传到了太祖一系。
还有一种说法是"八贤王"这个封号的由来应与宋太宗的第八子,时人称之为"八大王"的恭肃王赵元俨有关。赵元俨在诸皇子中,年龄偏小,故《宋朝事实类苑》称他为"太宗幼子"。赵元俨"生而颖悟,广颡丰颐",父亲宋太宗对这个天生聪慧机敏的小儿子格外宠爱。赵元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贤王,不仅才华出众,而且非常孝顺。
因此八贤王的形象也经历了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也是中国古代贤臣、能臣形象的典范,这也正印证了顾颉刚所主张的历史是层累的造成的。
八贤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聪明英武,喜愠不形于色,深得太祖信任,曾"赐金简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

八贤王之称得之于太宗第八子元俨。此人"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时入呼之日"八大王"。在仁宗即位后,他被称为是八王爷,皇帝对其亲近有加,但他当时为了避嫌,深居简出,不干涉朝政之事。
虽然,这八大王的作为与八贤王的故事相距甚远,但他的事迹影响、丰富了八贤王的传说,还是有可能的。

总之,"八贤王"在历史上找不到一个完全与之对应、吻合的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轶闻,加上人民群众的感情倾向,经过剧作家的艺术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
在民间传说中,他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戏剧性的冲突,还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奸的心理要求。正因为这样,这位虚构的戏剧性人物"八贤王"赵德芳,才会如此栩栩如生地活在人们的印象中。
为什么八贤王没继位?

八贤王是由历史上宋朝初年四位皇子德昭、德芳、元佐、元俨为原型、吸收他们的一些轶闻加上群众的感情倾向经过剧作家的艺术加工塑造融合出来的文学人物,虚构的人物是不会成为历史上的皇帝的,所以不会被选择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