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会,讲究尊卑有序,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地位高低,封号应运而生,封号是古代帝王给予一个臣子最高的荣耀,大多数臣子想要获得封号,通常都要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例如武将开疆扩土,文官治国有道,嫔妃生儿育女。
为了区分功劳的大小,封号的地位也有高有低,但是在所有封号中,有一个封号的地位极高,但这个封号仿佛是被诅咒了,谁被封谁就死,这也导致2000年来无人敢用。
这个封号就是武安君,《仪礼·丧服》篇讲:"君,至尊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由此可见,武安君这个封号地位有多高,中国历史上被封为武安君的臣子,总共有3人,分别是李牧、苏秦、白起。
李牧?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李牧这个人爱民如子,在带兵驻守边疆期间,李牧也禁止士兵骚扰当地百姓,营造一个军民其乐融融的环境,李牧的种种行为都被百姓看在眼里,因此李牧也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公元前233年,秦将桓齮率领大军,攻下赵国平阳,随后乘胜追击,率军杀入赵国大后方,杀赵将扈辄,斩赵军十万,在这种紧要关头,赵王迁立即调回李牧,让其率军南下,击退秦军,收复失地。
在李牧的指挥下,赵军先采用防守战略,在派出小队伍士兵轮流偷袭秦军,以此消耗秦军物资和精力,最后集中主力一举围剿秦军,在这一战,秦将桓齮率领的秦军大败,一路溃逃到秦国,这一战也被称为"肥之战"。
李牧也因这起"肥之战"立下赫赫功劳,被赵王迁封为武安君,为了除掉李牧这颗绊脚石,秦国通过金钱收买赵国宠臣郭开,让其诬陷李牧准备联合秦国谋反。
昏庸无能的赵王迁听信宠臣郭开的谗言,最终下令斩杀李牧这位赵国名将,李牧死后,没隔几年,赵国就被秦国灭了,因此民间流传"李牧死,赵国亡"。
苏秦?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师从鬼谷子,苏秦学成之后,外出游历几年,依然还是没有什么成就,生活照样还是贫困潦倒。回到家乡后的苏秦,被家人和朋友私下嘲笑:"不治生产而逞口舌之利",尽管如此,苏秦并没有自暴自弃。
反而是苦心钻研《周书阴符》,时隔一年,苏秦就领悟出了合纵连横之术,有了合纵连横之术的苏秦自此信心满满,认为不久后,自己就能成为六国的座上宾。
于是苏秦信心满满前去游说东周、秦国和赵国的君王和国相,没想到这三国的君王,不仅不在意苏秦的游说,反而认为苏秦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
无奈之下,苏秦只好跑去燕国碰碰运气,在燕国等了一年的苏秦,终于见到了燕文侯,在苏秦的游说下,燕文侯大为佩服苏秦的学识,于是燕文侯资助苏秦车马金银,让苏秦前去游说赵国。
等苏秦到了赵国,见到了赵肃侯,在苏秦的三寸不烂之舌和燕文侯的担保下,赵肃侯很快就被苏秦说服,同意联合六国共同对抗秦国。同时赵肃侯还赠送了苏秦不少金银财宝,让其前往游说其余四国。
就这样在苏秦的游说下,六国同意合纵连横,一起对抗秦国,此后苏秦出使六国,并佩六国相印,由于苏秦劳苦功高,赵肃侯还将其封为武安君。
不久后,苏秦又回到了燕国,回到燕国后的苏秦,备受燕易王信任,然而苏秦跟燕易王的母亲私通,此事也被燕易王得知,苏秦担心燕易王恼羞成怒杀害自己,于是向燕易王提议,自己准备前去齐国,说服齐王提高燕国地位。
到了齐国的苏秦,备受齐王信任,这也让齐国众位大夫对其不满,其中有一个大夫派刺客杀害苏秦,苏秦被刺后重伤未死,为了报复刺客。
苏秦临死前,要求齐王以通敌的罪名,将自己车裂,悬赏杀害他的人,果不其然,杀害苏秦的刺客,果然前来领赏,齐王立马派人将他拿下,随后将其处死。
白起?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白起一生率军立功无数,因此白起也被封为"武安君",白起最出名的战役,毫无疑问就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白起,深知赵军反复无常,为人没有丝毫诚信,为了避免秦军,日后被投降的赵军坑害,白起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40万赵军手无寸铁,刚好投降的机会,将这40万赵军坑杀。
白起也因坑杀40万赵军这一事例,被后人称为"杀神"。
白起这一做法,被人流传出去后,也让其受到了赵国百姓的憎恨,从而让秦国在攻打赵国期间,遇到了更多的抵抗。
长平之战取得胜利后,秦国决定乘胜追击,不久后,又发动了邯郸战役,准备一举将赵国拿下,秦昭襄王决定任命白起为作为攻打邯郸的主将。
没曾想,白起却对秦昭襄王说:"自己曾坑杀降卒赵军40万人,如果任命自己为主将,会激起赵军的顽固抵抗,现在这个时机也不适合攻打赵国,一旦攻打会激起其他国家的兔死狐悲之心。"
秦昭襄王听完这番话后,却认为这是白起的借口,心里对其也颇有言辞,在白起接连表示不愿意接任主将,秦昭襄王只好任命王龁为主将。
果不其然,秦国这一次发动的邯郸战役,果然如同白起所言,大败而归,对其白起逢人就说:"自己当初早就劝过秦昭襄王,这个时候不能攻打赵国,不然会大败而归,可秦昭襄王却不听从我的建议。"
秦昭襄王听到白起这番话后,对白起更加怨恨,在相国范雎的游说下,秦昭襄王也觉得白起这个人仗着功高震主,不听调令,还在背后说自己坏话。
为了避免其余功臣效仿白起这种行为。秦昭襄王决定杀鸡儆猴,派人送一把剑给白起,赐其自刎,一代名将白起也因此事,最终掉了自己的性命,实在是令人可惜。
小结
封建社会,古人极其迷信,眼看被封为武安君的臣子,到头来都没一个有好下场,相反不是被赐死,就是被害死。
自然武安君这个地位极高的封号,也被古人认为有某种诅咒,,也决定不再启用这个带有某种"诅咒"的封号。
秦国一统天下后,历代君主为了避免臣子猜疑,也决定不再启用这个带有某种"诅咒"地位崇高的封号,直到如今,时隔两千年多,这个封号已无人敢用。
对此,你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下方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