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这个朝代奇葩点很多,最奇葩的当属"立子杀母"这一条令,拓跋珪就处死了自己长子的母亲刘氏。也就是从这一时候开始,立子杀母成为传统流传在北魏皇宫。

比起儿子将来继承大统的荣光,北魏的后妃们完全更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很多人都不愿意生儿子,于是一向血雨腥风的后宫竟然变得异常的和平,姐妹们再也不会为了争宠达打打杀杀。即使有被临幸的也马上吃避孕药,怀了孕的也一直吃打胎药,实在打不掉的,就天天烧香拜佛,祈祷自己生的是个女儿,若是后来临盆发现生得是个儿子,也会想方设法让皇子"不幸早夭"……

这时,一个女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也局面,她就是宣武帝的后妃胡氏,胡氏在宫中的地位属于最低的承华。在其它后妃都不想给皇帝生孩子的时候,胡氏义正言辞的说:"怎么能因为怕死就让皇家绝后呢?"这话传到了宣武帝耳朵里,宣武帝异常感动,随即临幸了胡氏,胡氏成功怀孕,生下长子。而胡氏地位这么低能生下儿子其实也是有缘由的,宣武帝的皇后高氏善妒,这让其它的女子很难得到宠幸,高氏自己意外怀孕生下的儿子,也"不幸早夭"!因为高氏的如意算盘是:自己才不会当牺牲品,从后宫选一个地位低下的人生儿子,然后处死她,自己把孩子抱过来养,这样就既有儿子又有太后了。

一切都在高氏的算计中,她唯一没有算到的是胡氏可不单单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单纯宫妃,胡氏向宣武帝一通哭诉,自己身份卑微,家族也人丁不旺,实在是掀不起什么风浪。这个时候胡氏生的儿子是宣武帝唯一活着的皇子,考虑到皇子还小不能没有母亲,同时又觉得胡氏威胁确实不大,还不如自己的皇后高氏,就没有按照先例处死高氏。

后来宣武帝去世,胡氏的儿子做了皇帝,胡氏第一个就把高氏踢出宫去当尼姑,然后又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她。

不过,令人唏嘘的是,北魏创立这个制度是为了杜绝"子弱母强",偏偏就是这一次的放松,太后胡氏专权弄政,加速了北魏的灭亡!

更多历史故事,关注公众号:芒青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