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天岳关,古名长山寨,始建于南唐,后改建两次。关口上清晰镌刻着"天岳关"三字,为清末湘军儒将李元度的墨宝。由无名英雄墓主碑、仪门、墓道、永久亭、无名英雄泉、无名英雄墓群等组成。此关地势险峻,当南北要冲,历乃兵家必争之地,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元度,湖南平江人,字次青,号天岳山樵,晚清大臣、学者。生于道光2年,4岁丧父,18岁中秀才,23岁以举人官黔阳县教谕,33岁投笔从戎。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李元度应召入幕,深得曾赏识。40岁因失徽州贬庶民,42岁险些被遣西北边关。

纵观李元度67岁生涯,可谓历尽荆棘坎坷,但他并没有因此满腹牢骚。与曾国藩从忘年交到陌路,曾将他革职,甚至参劾,而李元度未曾流露半点对曾国藩的怨恨,说是"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把那雷霆万钧之弹劾,当作是和煦的春风,可见闲庭信步的风度。

李元度转战南北,四处奔波,阅历丰富,熟悉社会民情,为治学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他热爱文史,即使戎马倥偬、政务繁忙,仍笔耕不辍。著述《国朝先正事略》、《天岳山馆文钞》、《天岳山馆诗集》、《名贤遗事录》、《国朝彤史略》、《南岳志》、《同治平江县志》等30多种1500多卷。巨著为《国朝先正事略》,荟萃清朝200余年间108位人物,每人一传记之,颇具史学价值。

多次失意却又能淡然处之,绝地重生;年近终年却又能临危受命,造福一方。李元度这种不屈不饶、胸怀天下的精神值得传承。

位于天岳关西侧通城县境内建有天岳关抗日阵亡将士纪念亭,纪念亭始建于1938年,为国民革命军第92师梁汉明部从台儿庄大捷后,为旌表自鲁南至鄂南阵亡的英烈在此驻防时所建。该墓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由仪门、甬道、主墓、纪念碑、永久亭、英雄泉、碑林、烈士陵等组成,2002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香城都市报,杨华整理

我们到过的湖湘抗战遗址和纪念地之二十三:天岳关

天岳关所在的天岳幕阜山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地,海拔1596米,是三省边界最高山峰。从南江镇盘旋而上,山下已春意盎然,山头仍白雪皑皑。

天岳关始建于南唐,经多次重建、修复,最近一次是1987年由湖北通城县文体局与县博物馆修复,1992年湖北省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口之北是湖北,关口之南是湖南,山脊上的分水岭和防火隔离带把湖南湖北两省区分开,故有"一步跨湘鄂"之说。站在关口东望,不远处的山脉属于江西修水县,所以又有"三省听鸡鸣"的说法。

两山之间的天岳关是南北交通要隘,老公路由此通往湖北的通城、崇阳县,历史上这里发生过多次战争,最近的一次便是抗日战争。

1938年日军占领武汉以后挥军南下,湖北通城和湖南岳阳先后沦陷,中国守军凭借着天岳关和九岭顽强阻击。天岳关的西侧山头海拔960米,东侧山头海拔1060米,两座山头上修建的阵地工事居高临下扼制着天岳关,附近的九岭发生过多次伤亡惨重的激战。1939年92师师长梁汉明在此修建抗战烈士"无名英雄公墓",墓园在湖南,墓道在湖北,似乎是说明湖南湖北山水相连密不可分的关系。

墓道仪门上有梁汉明的隶书题字"无名英雄墓道"和对联"灵护天岳""气壮黄龙",让人联想起岳飞"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的豪言,字体古朴庄重。半山上"永久亭"石柱上的对联也是梁汉明手笔"英雄无名,无以能名;烈士有功,有所表功"。梁汉明的92师是湘北抗战的一支劲旅,他后来升任99军军长,屡立战功,在九江受降,1996年病逝台北。庐山"九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也是他撰写的对联"风萧易水屠龙去; 月冷庐山跨鹤归",梁汉明是一位文武双全、廉洁正直的儒将。

从湖北一侧沿墓道拾级而上,松柏夹道,青苔铺地,落叶萧萧。两旁层层墓茔,多立碑勒石"无名英雄墓"。满山墓碑现存有姓名的仅两座:一位是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元月立碑纪念的王化民之墓,另一位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七月立碑的孙鸿基烈士墓。碑上注明孙鸿基烈士是步兵上尉追赠少校,推算应该是位连长。旁边又有一块墓碑刻有"故夫孙鸿基墓",据说是他的夫人闻讯从千里之外的安徽沿途乞讨而来,为丈夫立碑守墓数年,令人心生感叹。

再往上是公墓,文革中曾遭破坏,现复原较好,前有蒋介石题写的"气壮山河"照壁,后有梁汉明撰写的墓志铭。烈士墓碑造型如面朝东方肃立的士兵,左右两侧题字"浩气长存"和"人类之光"分别是时任武汉卫戌区第一兵团司令的薛岳和92师原任师长李仙洲题写,气概各有千秋。公墓周围还散布不少碑刻。

天岳幕阜山上还有"无名英雄泉"、当年的战壕工事、58军军长鲁道源刻石"雄霸南天"和副军长梁德奎刻石"拱众山星"、20军军长杨汉域刻石"蜀人杨汉域精兵五千大破倭寇于此",日日夜夜守护着湖南湖北的青山绿水。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作者:孟企平

声明:"新岳阳"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