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甲午中日战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满清政府的水军全军覆没,很多将士英勇奋战到最后一刻。后来清政府命令北洋水师在威海卫中不准出去,导致被日本人包了饺子。事后,日本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极度不平等的的《马关条约》,条约中指出让清政府割台湾、琉球半岛给日本,并且赔了两个多亿的白银。日本正是拿了这些钱,回到国家发展军事生产、力行改革,过了几年又卷土重来。
在那场战争中,有三个人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在上学的时候也基本上都从历史书中学过。这三人分别是翁同龢、李秉衡、光绪皇帝,可以说是甲午战争的三大罪魁祸首。
首先来说翁同龢,在清宫影视剧中也多有现身。此人是光绪和咸丰的老师,做人十分滑头。翁同龢和李鸿章有些不和睦,以至于在培养北洋水师的时候,翁同龢极力反对多拨军费给李鸿章购买军舰,后来在战争焦头烂额之际,又在光绪面前挑拨离间。可以说是妥妥的"猪队友",李鸿章为了国家火烧眉毛之际,翁同龢还在那里为了个人恩怨火上加油,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自私。
第二个就是李秉衡,是当时的山东巡抚。在战争爆发以前,同样也是跟李鸿章有些梁子,在战争爆发之后李秉衡不但不出兵援助李鸿章,反而把威海卫附近的军队全部调走,任由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事后李秉衡还洋洋得意,觉得自己终于报复了李鸿章,出了一口恶气。可是国都将不国了,这样坑害自己家兄弟,到底对自己好还是坏真的没点数吗?
第三个当然就是光绪皇帝了,这个软弱无能的小皇帝,完全没有作为皇帝处理国事的能力。那个时候的清政府好钢已经不多了,北洋水师算是其中之一。当初北洋水师在威海卫不准出去的命令就是光绪皇帝下的。天真的光绪皇帝以为,自己只要不去攻打日本人,对方就不会来攻打自己,最后造成了北洋水师被堵在港口,还手之力都没有就被全部击沉了。可悲!可叹!
这三人其实可以代表了晚清时期官场的一个缩影,太久太久的没有外敌入侵,导致了官员们完全没有抛弃私人恩怨,抛弃了顾全大局的意识。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还仍然想着自己的一点小恩怨没有理清,暗中给自己人使绊子,还觉得十分开心,却不知道最后这样坑害的还是自己。李秉衡后来还有人给他修了纪念碑,纪念他当初守卫山东有功,可以说是十分讽刺了。
想要了解更多的历史,还请关注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