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史上,时代更替,变革也是日新月异。而每次的变革,总会有这样的一些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放弃自我、牺牲自我,成就了一个个更美好的新时代。
晚清革命党人吴樾
北京档案馆的专家们在整理明清档案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张让人毛骨悚然的旧照片,经专家研究后发现,这是晚清革命党人吴樾殉难时的遗像(由于照片过于暴力,趣味视角历史已将部分部位作遮挡处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考证到是谁拍的这张照片,但吴樾这个人的名字,却一直留在了中国近代史中。
在清末慈禧当政的光绪年间,在全民高呼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口号声中,清政府的统治变得摇摇欲坠。甚至如江西、湖北、广东等地的巡抚和督查都纷纷请奏,提出"实行宪政",一些驻他国的大臣和国内的保守派都奏请支持立宪,国内矛盾愈演愈烈。清政府自知处境不妙,想到推行了一种新的统治策略,即实行所谓的新政,对付那些日益兴起的民主革命,以为这样就可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宣布委派湖南巡抚端方、镇国公载泽、兵部侍郎徐世昌、户部侍郎戴鸿慈等五位大臣为首,前往欧洲、日本等国考察宪政,也被称为"五大臣出洋",提出"择善而从",做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姿态。
史称"五大臣出洋",即前排坐下五人
当时的一些改革派和广大民众听到所谓的五大臣出国考察的消息时,立即就识破了清政府的欺骗伎俩。吴樾曾公开指出"这无非是巧立名目,假借文明之名,行野蛮之实",所以,他认为,想要救中国,前提就是先要先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为了激励广大民众共同抵制清政府的立宪丑剧,他决定在那五位出洋考察的大臣出发前,炸死他们。
当时放映革命党前仆后继决心的画作
当时,同为改革派的革命党人杨笃生,和吴樾也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关系。他能够制造炸弹,并提供给了吴樾。吴樾得其后喜出望外,经过多次试验炸弹的性能后,信心十足地去实行他的暗杀"五大臣"的计划。据学者考证,吴樾一直主张暗杀清廷大官,他首先认为陆军部尚书铁良,将来会成为灭亡汉族的主要人物,所以一心想杀铁良。只是时局恰逢"五大臣"出洋考察,先行去阻止清政府的立宪骗局更重要,也是为下一步的革命去扫清障碍。
吴樾好友杨笃生,曾为他提供炸弹
就在1905年9月24日的上午,北京前门火车站里车水马龙,密布着都是岗哨。吴樾怀揣着炸弹,走在混乱的人群中,在寻得时机后,挤进了"五大臣"乘坐的专车进出口的位置。不料的是,在吴樾与人群拥挤的过程中,炸弹不小心掉落了下来,随之突然发生爆炸。
结局不言而喻,吴樾当场牺牲,"五大臣"只有载泽和邵英被炸伤。随后,清政府宣布推迟"五大臣"出国考察日期。
吴樾火车站暗杀"五大臣"
这次吴樾的暗杀行动,表面上看其实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但能反映出当时全民对于清政府"非驴非马之立宪"活动的抗议。在吴樾死后,全国各地的革命改革派纷纷举行追悼会,对他的牺牲表达哀思和敬意。当时的革命党人陈天华曾高度评价吴樾的壮烈举动,他在著名的《名报》上发表文章,称吴樾为"在中国历史上真不可多见",更是坚定了广大民众对撕去清政府假立宪画皮的决心,也算是继承吴樾的遗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