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越王勾践击败吴国之后,范蠡带着西施过上了神仙般逍遥自在的生活。

在历朝历代,如何处置前朝功臣,一直都是很让人争议的事情。有人说清朝对待前朝功臣是很善意的,但是小编觉得这三个人肯定是不服气的!他们本是一方霸主,坐拥十万精兵,主动投降清朝后,却被软禁,用完即弃!今天小编就来说说这三个前明功臣。

第一个人物,郑之龙

有些朋友对郑之龙的印象仅停留在他是郑成功的父亲,然后并不仅如此。郑之龙本是东亚大海里的霸主,曾在料罗湾海湾之战中击退了荷兰人,可以说当时他拥有亚洲亚洲最庞大的海军。

1646年清军入福建,在洪承畴等人的诱惑下,清军授予他闽粤总督的头衔,郑之龙便投降了。但是,清军却在郑之龙投降后,夺取了他大部分的军权,就食言了,将他软禁了,还一直让他劝降郑成功。除此之外,郑之龙的夫人在遭到清军侮辱后,便自杀了。可以说郑之龙应该是相当后悔自己投降了清军了。

1655年,郑之龙被关押。1661年11月郑之龙被杀,连同在北京的100多的家人也被处死。

第二个人物,刘泽清

刘泽清本是江北四镇之一,手握重兵,是崇祯死前册封的最后一个贵族。明朝对他可以说是仁至义尽,可刘泽清却把十万精兵交给了清朝。和明朝给予的相比,清朝可以说是相当吝啬了。在刘泽清投降后,仅仅给了他三等子爵,两个仕女的赏赐,另外还有一对清兵在他的宅子外驻守,与其说是赏赐,还不如说是监视来的更准确。

1649年,由于被仕女告密,"刘泽清与贼通谋,八月十五日,贼从外,刘泽清应于内。贼曾写信来,望勿露我名。"随后他就被判造反,处死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第三个人物,孙可望

孙可望是张献忠的义子,才华横溢,长于内政,又手握数十万精兵。但此人野心勃勃,欲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导致南明内乱,将抗清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1658年,孙可望降清,出卖军情,史李定国和西南抗清武装最后失败。因此,清朝封他为义王。照理说也算是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当孙可望得知失散的弟弟在上海,想让清朝用公家驿站将弟弟送来北京团聚,可却遭到清廷的各种刁难。

1660年,永历逃亡缅甸,清廷建立大局基本已定,留着孙可望也没什么用武之地,便将他暗杀了。

其实,对于武将来说兵权才是最重要的。而对于前朝功臣,所处的位置是相当尴尬的。每个朝代的建立必将伴随着流血,这是历史所给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