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纷纷宣告瓦解。1912年元旦节,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又过了两个月,清朝皇帝被逼退位,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时代宣告结束。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时代到来。1911年到1912年的一连串的政治变化给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许多人开始将中国为希望和未来寄托于袁世凯的身上。
清帝退位诏书
环顾当时的世界局势,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进入了垄断时代,世界殖民地已经基本瓜分完毕,由此列强的矛盾十分尖锐。如欧洲组成了以英法俄为核心的"协约国"和以德意奥为核心的"同盟国"相抗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在美洲,美国经历了"进步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号的资本主义强国,此时的他正对欧洲局势"隔岸观火"。日本则利用欧洲列强正在对抗之际,寻求在亚太地区进一步扩张,以图独霸中国。此时正式中国走向复兴的关键时刻,如果中国能够迅速稳定全局,发展经济,增强国力,那么中国必然成为西方各国拉拢的对象。而中国也可以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废除和西方国家的不平等条约,收回远东等领土。而这一切都压在了袁世凯的身上。
袁世凯上台之后的一系列措施也证明他拥有这样的能力。首先,他有控制全国的能力。清帝退位后,袁世凯继承了清朝1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合法领土,并以"五族共和"作为新的宣传口号,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这一点是后来的蒋介石所没有的优势。在经济上,袁世凯大力发展实业,颁布了许多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措施,他说"官可不做,实业不可不办"。在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的推动下,从1912年到1914年,中国新办工厂为4000多家,要知道清朝整个洋务运动期间开办的工厂也只有100多家。袁世凯还整顿税收、开办银行、疏通金融、改革币制,加速了中国金融的近代化。他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修建铁路等,改变清末以来的财政穷困状态。
袁世凯政府
袁世凯的强硬手段也对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2年,英国以麦克马洪线制造了中国和英属印度的领土争端,并且试图在西姆拉会议上划分藏南地区,被袁世凯否决。他在内蒙古大量分封王公,瓦解了内蒙古的分裂势力;他又通过强硬的谈判使得外蒙古于1915年取消独立。
民国地图
这一系列的变化都让人们看到:在西方各国陷入了第一次世界的泥潭的时候,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正在迅速崛起。然而这一切都因为袁世凯的称帝而被打断。在称帝之前,袁世凯就改变了中华民族的政权组织形式,将内阁制变为了总统制,实行了独裁。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实行独裁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由于英国的克伦威尔、法国的拿破仑和德国的皇帝。然而,自从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大部分知识分子都反对帝制,而北洋军阀其他将领也不希望袁世凯称帝。1916年,袁世凯称帝,很快就遭到了全国有识之士的讨伐,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就去世。
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陷入了相互混战的时代。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而中国却因为内斗而实力大损。日本趁机出兵原本德国的势力范围--山东,试图取代德国的特权;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俄罗斯帝国倒台,此时正式收复远东地区的大好机会,北洋军阀也出兵远东,可惜始终兵力不足,最终还是沦陷。1919年,徐树铮出兵外蒙古,但是也因为军阀内战而被迫撤兵,最终外蒙古被苏俄控制。北洋军阀的混战始终中央政府对两广、西南、青藏、新疆的控制都丧失,可谓危机四伏。
北洋军阀割据地图
一战之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大力发展重工业,成为了欧洲第一工业强国。而日本也抓住机会,占领了德国在东亚的殖民地,独霸远东地区。而中国却失去了这一次国际力量重组的机会,并再一次面临更大的危机和挑战。由于中国陷入分裂,因此此前的经济繁荣局面也很快萧条下来。1919年,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卷土重来,而中国民族经济"短暂的春天"因此戛然而止。
一战后的世界体系
在长期以来,人们对袁世凯的评价都是全面否定的,而近年来又出现了全面肯定袁世凯的现象。实际上,美国的历史学家费正清、唐德刚等人对袁世凯的评价就十分中肯,他们均认为袁世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第一流的行政管理人才。大小政务一把抓。事必躬亲。其为人也,虽乏远大的政治理想,然亦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不治私产。",不过最终都因为称帝这件事而晚节不保,使得之前的功绩毁于一旦,"袁世凯晚年之做皇帝,和汪精卫晚年之做汉奸,异曲同工,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契机只在一念之间。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