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凌晨,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伊沙克·达尔正式通报称,在日前爆发的印巴空战中,巴空军出动歼-10C战机,击落了5架印度空军战斗机,其中包括3架阵风、1架苏-30MKI和1架米格-29。这不仅是巴基斯坦首次明确将击落战绩归功于歼-10C,也是中国国产战斗机第一次在高强度的空战中,正面对抗西方主力四代半战机并取得压倒性胜利。那么问题来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歼-10CE终于迎来了外销拐点?

▲巴基斯坦首次明确将击落战绩归功于歼-10C

此次空战,印度空军出动了约75到80架战斗机,涵盖阵风、苏-30、米格-29等主力型号,企图在克什米尔方向实现战术压制。然而,巴基斯坦空军面对强敌没有慌乱,而是精准出击,选择以歼-10CE为先锋,对印度空军实施点穴式打击。据达尔副总理透露,巴方本有机会击落多达15架印军战机,但为了避免局势升级,最终"点到为止",只击落了其中5架。

在众多被击落的印度战机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编号为BS 001的阵风残骸。这架飞机是印度空军引进的第一架阵风,可谓"象征性标志",如今却被霹雳-15E空空导弹送上"烈士墙"。而根据在印度霍希亚尔普尔市发现的导弹残片编号(PL15E12203039),几乎可以确认,这次"送别阵风"的正是由歼-10CE发射的霹雳-15E导弹。

▲通过战机残骸确认被击落的是编号BS 001的印度空军首架阵风战斗机

不仅如此,巴方还透露,歼-10CE在行动中使用了电子战吊舱,有效干扰了阵风的雷达和通信系统,压制对方后实施致命一击。这种"软硬兼施"的打法,颇有现代空战的精髓。可以说,歼-10CE这次不仅打出了战绩,也打出了战法。

一直以来,国际军火市场对于中国战机的质疑,核心点不在于性能,而在于"实战检验"。无论是推力矢量、超视距空战能力,还是雷达电子系统,中国战机早已在技术上紧追甚至超越欧美对手。但"未上战场,不得真名",缺乏真实空战战绩,始终是困扰中式装备出口的"天花板"。

此次印巴冲突让这一状况发生了质变。歼-10CE用5:0的比分,向全世界上演了一场现实版"性能即正义"。要知道,被击落的阵风可是印度政府不惜斥资近100亿美元从法国采购的明星机型,在中东和南亚市场都赫赫有名。而如今却被歼-10CE轻松压制,不免让不少观望中的买家陷入沉思:原来比阵风更能打的战斗机,不一定非要来自欧美。

▲印度空军坠机现场附近发现的霹雳-15E导弹残骸

不过话说回来,歼-10CE这次"立功"是否就意味着马上能大卖?答案恐怕并不那么乐观。虽然战机性能是军购考量的一环,但在当今地缘政治高度复杂的背景下,军火交易更像是"政治表态"与"选边站队"。中东地区就是典型例子。以沙特、阿联酋、科威特为代表的石油国家,虽然对中国装备兴趣不小,但碍于美国在中东部署的超过60个军事基地、5万以上兵力,以及第五舰队的强大存在,大多数国家依然倾向于采购美制或欧制战斗机,甚至还不惜引进韩国的KF-21"半成品"五代机。

归根结底,中国在中东没有军事基地,也就没有"买武器送保护伞"的硬实力配套。买你装备,出了事你来不来帮我?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而中国奉行"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也让这些国家在"需要被保护"的心理下,依旧首选美欧装备。

▲巴基斯坦空军歼-10C

尽管短期内中东市场难以撼动,但歼-10CE的实战表现无疑为那些在中美之间左右权衡的国家提供了新选项。比如,长期采购中俄装备的非洲国家,东南亚的部分小国,甚至是中亚和南美的"军购骑墙派",都有可能成为歼-10CE的潜在客户。其中,最有希望接棒巴基斯坦的,或许就是伊朗和缅甸等迫切需要现代化空军但又难以获得西方装备的国家。而在巴基斯坦这位"首发买家"用实战证明后,歼-10CE不再是"未经战火的新品",而是能实打实"击落阵风"的老将,性价比自然也更令人动心。

此外,歼-10CE与"枭龙"系列在配套体系上的高度兼容性,也使其更适合那些已经使用中式战机的国家,不但训练周期短、后勤成本低,还能形成"空战一体化"的完整作战体系,这一点是欧美战斗机所无法比拟的。

▲巴铁歼-10C大战印军阵风想象图

这次印巴空战,歼-10CE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露脸了",不仅露脸,而且"露脸得很体面"。击落阵风战机,不只是技术胜利,更是一次国际军售形象的"品牌升级"。它告诉世界一个现实:中国战机,已经不再是"价格便宜"的代名词,而是"性能可靠"、"战绩过硬"的代言人。

当然,军售不是光靠一场胜利就能改写格局的买卖,但它至少能让更多国家意识到:选择中式装备,是一个理性且值得信赖的决定。未来歼-10CE能否大卖,还需政治气候的配合,但可以肯定的是,属于中国战机的国际舞台,已经被这一枚霹雳-15E打开了一道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