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北京,仍然保存着很多王府的旧址,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北京在近现代的政治地位是非常高的,相比长安洛阳这些古代大都市,北京崛起的时间有些晚,从元朝在这里定都之后,才渐渐成为国内的政治中心,后来明清都在此定都,这也让北京的城市规划要比一般城市强太多,也保留了众多的古迹。

王府在古代也有着非常高的地位,王爵是封建王朝里面最高的爵位,仅次于皇帝,在待遇上自然就要比其他的爵位更好一些。像红楼里面描述宁荣两府那么大,可他们也只是公爵府邸,王府要比他们更高一档,清朝初期就封过一批宗室王。

同样是王爷,亲王与郡王这些还是存在着差距,在王府规制上自然也有一些区别。清朝对于爵位的赏赐还是有着一些严格要求,他们国内的亲王数量并不是非常多,还有著名的铁帽子王,不用承受降级的风险,自己的权益能一直得到保障,得到这种荣誉的也只有12个人。

不过由于清朝距离我们现在要更近一些,因此这些王爷生前居住的场所,还是有很多都被保留下来,像后来解放北京的时候,这些王府旧址都被专门保护起来,如今像恭亲王这些著名王爷的府邸,都已经成为景点供人观赏,去过这些王府的人,会觉得这些王府虽然不如故宫那么大,但也别具特色,而且这些王府规模并不是非常小。

清朝王府的修建规格到底有什么样的标准呢?亲王与郡王之间有何不同?

光是走遍王府,也是非常累人的事情,那么清朝王府的修建规格到底有什么样的标准呢?由于清朝是取代明朝建立的,在很多制度上也是沿袭明朝的制度,对于王府的规格要求,与明朝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

亲王

在宫殿的要求上,亲王可以拥有正殿为七间,后殿五间,正门5间,在布局上,正门与正殿后殿都是处一条中轴线上,通常我们将皇帝称为九五至尊,九五数是只有皇家才可以用,亲王要比皇帝低一档,因此他们的府邸就用七五数。除了中路这些主要建筑外,东西两侧翼楼各9间,神殿7间,后楼7间,还有东西侧是五进七进的四合院落。后面有专门的寝宫,花园这些标配,花园虽然不如皇家园林那么大,但也小不到哪去。

像保留非常完整的醇亲王府,单单花园就占地40亩,由于爵位世袭,通常王府都会专门来修建家庙,还有马号,毕竟是满族的王爷,入关之后也没有舍弃这些原本的爱好,养马是很多王爷们共同的特点。但亲王府邸的规制并非是不能改变的,亲王在清朝是非常特殊的群体,很多皇帝的儿子被封为亲王,那么有些亲王就能做皇帝,比如雍正就是从亲王入主大内,还有像醇亲王,恭亲王,清朝中后期,一些皇帝根本没有子嗣,这就必须要从宗室里面挑选,溥仪就是醇亲王的儿子,还有一些亲王是掌握实权,像恭亲王,他们就被称为摄政王。

要是亲王直接继承皇位,那他原本的王府规制就要朝着皇宫靠拢,也不能被称为是王府了,比如现在的雍和宫,本身就是雍正皇帝做亲王时候居住的王府,后来乾隆帝也是在这里出生的,一下子它就从王府上升到了皇宫,规制自然也是不断升级,它就拥有殿宇千余间。

而恭亲王、醇亲王的府邸,也是由于他们地位的上升,因此在正常规制上又不断来扩建,像恭王府占地6万多平方米,内部的宫殿房屋众多,规制上已经不断接近皇家标准,它就与一般王府有了一定的区别。不得势的王爷规制就要差了些,像多尔衮他的睿亲王府,屋舍五百多间,与前面几个王府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还有一些亲王,是不断来降爵,并非是所有的亲王都是世袭下来,非铁帽子王的人,在世代沿袭的过程中自己的爵位会不断降低,有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爵位与府邸规制不符,还有被剥夺王府的情况。当然,还有一类是犯了事的王爷,这点无论你是不是铁帽子王,都有可能剥夺王府,像多尔衮这些人,在死后就被剥夺了一切权益,自己的王府当然也就被剥夺了。

郡王

除了亲王之外,郡王府也是非常大的,不过他们的品阶要低一档,在规制上自然也无法与亲王府相比,郡王府的规制是正门5间,正殿、翼楼、后楼各5间,东西两边附着五进以上的院落,同时也能拥有花园这样的配置,不过在规模上要比亲王府更小一些。

总得来看,王府主体是中西东三路布局,每路有着不同的建筑,府内主体还是四合院的形式,除了个别的大殿外,王府的房屋众多,样式也都是按照正常规制打造。有的王府会选择在东路或者西路来修建自己的花园,也有的王府是在东西两路修建一些小殿,翼楼或者厢房,通常王府的房屋都是成百上千间,分布也很有讲究。

由于清朝后期的一些变故,有些王府就被改造,像淳亲王府在后来就修建了一些西洋小楼,正常规制是不会允许有这类建筑出现的,不过不在主要部位修建,也就没有人会去管这些事情。如今北京保存完好的王府数量还不算非常多,有很多王府是有很多缺失。

清朝王府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完全世袭,清朝的王府转赐情况很常见,比如原来一个王爷他是世袭在这里居住,自己不断来修建,可他或者自己的后代出了事,他们这一系就被剥夺爵位,那样的话王府就有可能转赐给其他得到王爵的人。

还有一些王府更加特殊,本身就不是按照王府修建的,比如恭亲王府,这原本是和珅他的府邸,但他有足够的财力,在加上自己在朝中有着很大的权势,自然就有这个权力来建造更加豪华的府邸,他在朝中也敢占皇帝的便宜,修建自己府邸也不是非常注意,后来恭亲王掌握辅政大权,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势更是不断来扩建,这才有了恭王府现在这么大的规模。

他们属于是利用自己的职权便利,还有像醇亲王府,原本是纳兰明珠家的府邸,并不属于王府,后来他们家出了事,自然府邸也就被剥夺,后来转送给其他亲王。北京城的这些王府,可能在传承的过程中就已经出现过多次换主的事情,这也导致很多王府有着一些矛盾的情况,比如一开始它地位没有那么高,在选址上也没有这么多的讲究,地位上来了就不断扩建,搞得自己有些不伦不类。还有一些王府明显已经是超过一般规制,出现过多次扩建和拆除的情况,这就与清朝复杂的政治环境有着一些关系,这些王府也是清朝兴亡的见证者。

清朝的王府并非是建立在明王府的基础上,因此在修建风格上,更多还是具备了自己国家的特点。明朝的宗室政策不一样,王爷们是在自己外面的封地居住,没有办法在北京内居住。不过像明朝的一些权贵,他们的府邸也成了清王府的模板,很多的王府本身就是在一些私宅基础上扩建出来的,北京内部用地也是非常紧张,清朝后来这些宗室不断繁衍,拥有王爵的人就越来越多,原本的这些府邸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因此越往后转赠,新建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多,渐渐就形成了现在一些王府聚集某个区域的情况。

参考文献:

《清会典》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