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军队是冷兵器时代战斗力最高的军队,举世无双。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后,开始了称雄世界之路。蒙古军从公元1219年到公元1258年这四十年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行动,所向无敌,打的欧洲各国闻风丧胆。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天下无敌的军队却在弱小的南宋屡屡碰壁,甚至连蒙古大汗都阵亡于南宋四川,这又是为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
蒙古历史上一共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行动。
第一次西征:(公元1218年-公元1223年),蒙古军为了对付花拉子模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集中二十万大军,兵分四路攻入花拉子模境内。蒙古军很快消灭了花拉子模,兵锋直抵现在的里海,高加索一带。公元1223年,蒙古军班师东归.。
第二次西征:(公元1236年-公元1242年),为了对付钦察人,蒙古大汗窝阔台派拔都率军15万西征,此次西征,蒙古军所向披靡,先后攻灭了俄罗斯,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兵锋直抵现在的意大利威尼斯,杀得欧洲人心惶惶,欧洲人称此次西征为"黄祸"。公元1242年,因窝阔台汗病死,拔都率军东归。
第三次西征:(公元1253年-公元1258年),为了对付波斯人,蒙古大汗蒙哥派旭烈兀率军10万发动第三次西征,蒙古军先后消灭了阿拔斯王朝,报答国,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等国,占领了西亚大部分地区,兵锋直抵埃及。公元1258年,因蒙古大汗蒙哥阵亡于南宋四川钓鱼城,旭烈兀率军东归。
图片来自网络
蒙古大军在西征的战场上所向披靡三次西征几乎占据了整个西亚,中亚和东欧,然而,蒙古军在南征宋朝的战场上却截然相反。
蒙古历史上一共发动了三次侵宋战争。
第一次蒙宋战争:(公元1235年-公元1241年),窝阔台汗以宋人背盟为由,派兵南侵。蒙古军起初节节胜利,攻占了阳平关和襄阳两处战略要地。宋廷急忙派名将孟珙救援。孟珙孟珙很快连破蒙古24寨,大败蒙古军队,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军南渡的企图,从而打破了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此后几年,宋军在孟珙率领下与蒙古军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双方互有输赢,难分高下.至1239年,大将杜杲在庐州(今合肥)大败蒙古东路军主力,蒙古东路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出宋境.而孟珙则进入反攻,连败蒙古军队,收复襄樊诸郡和信阳,基本解除了蒙古大军在东路对南宋的威胁.同年,主攻四川的蒙古军队势如破竹,进逼三峡,孟珙率部迎敌,至1240年初,大败西路蒙古军,取得大垭寨大捷,并收复夔州,两路围攻南宋的蒙古军队全面受挫。到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西路蒙古军队从四川撤离.至此,长达六年的蒙宋战争,以蒙古的失败而告终,这也是蒙古征服史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第二次蒙宋战争:(公元1258年-公元1260年),窝阔台病死后,蒙古大汗之位争夺激烈,直到公元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蒙哥继位后,开始着手灭宋之战,他先是派忽必烈攻灭大理,后于公元1258年,亲自率军攻打南宋。
蒙古大军共分三路,中路军由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率领,南下四川,直扑重庆,南路军从云南出发,经广西,直扑长沙,北路军由忽必烈率领,直扑鄂州(今武汉),三路军计划在鄂州会师,然后顺江东进,直取临安,企图一举灭亡南宋。由大汗蒙哥率领的中路军是三路军的主力,开始的时候进展非常顺利,一举攻克了成都,此后宋军节节败退,四川大部失守,蒙军顺嘉陵江南下,妄图攻占重庆.合州位于重庆北边门户,抗蒙名将孟珙曾在这里经营过,并在合州旁的钓鱼山修筑堡垒以加强合州的防御能力.孟珙死后,其部将王坚也不敢怠慢,一直在加强防守,因此,当1259年蒙哥率领的蒙古军来到合州后,马上就遇上了挫折,此后,双方在合州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相持了几个月,蒙古军一直不能前进半步,心情焦急的蒙哥亲自率兵攻城,被石炮击中,当晚死在营中,中路军士气低落,只得撤退.
忽必烈率领的北路军也久攻鄂州不克,而忽必烈又急于回国抢夺汗位,正好南宋权臣贾似道背着朝廷前来议和,正中忽必烈下怀,双方签定议和协议后,忽必烈便率蒙古军撤退争汗位去了.至1260年,所有入侵南宋的蒙古军全部撤退,第二次蒙宋战争以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三路大军无功而返告终。
第三次蒙宋战争:(公元1268年-公元1279年),蒙哥汗死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历经四年战争,忽必烈终于平定了阿里不哥。公元1271年,忽必烈称帝,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1268年,蒙古以阿术为主将,刘整为副将率领蒙古军队和降蒙的南宋水师攻打襄樊,襄樊保卫战拉开序幕.襄阳经过孟珙的加固,变得城高墙厚,粮草充足。蒙古军始终无法破城,
1271年,忽必烈又从四川增兵,襄樊两城所受压力越来越大,到1272年,襄樊已被围五年,粮食已基本耗尽,但两城军民依然斗志昂扬,元兵始终无法破城.同年,南宋大将李庭芝派张贵,张顺率3000士兵,携带城内急需物资,成功突破元兵的包围,冲进了襄阳,这是五年内第一支进入襄阳的援兵,极大鼓舞了全城军民的士气.此后,襄阳宋军与外围的宋军取得联系,双方约好共同夹击元军.只是有叛徒向元兵投降,出卖了这条计划,致使襄阳宋军遭到元军埋伏,损失惨重,再也无力反攻,至此,襄樊保卫战对蒙古已是极为有利.
1273年,元军终于攻破了樊城,守将范天顺,牛富自杀与城共存亡.襄阳已孤立无援,守将吕文焕向元朝投降,历时6年的襄樊保卫战以襄樊失陷而告终,南宋的门户被彻底打开.
图片来自网络
.1274年,忽必烈下令20万元兵自汉江入长江,沿长江东下,一路上南宋将领或者纷纷投降,或者望风而逃,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到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而南宋各地官僚将领只求自保,勤王之师甚少.最终,谢太后带领小皇帝宋恭宗投降,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军在崖山一战全歼残余宋军,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含泪水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此后,残余的宋军,官员及家眷也纷纷跳海殉国(史载有数万之众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蒙古军素来瞧不起文弱的汉人,为何在西征是所向无敌的蒙古军遭遇宋军时却屡遭挫败呢?南宋何以能够坚持四十余年,成为蒙古历史上最难啃的硬骨头。
一.宋人和欧洲人游牧民族熟悉程度不同。
我国的中原王朝历来和草原帝国争战不休,南宋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也是交战多年,对于像蒙古这样的游牧民族的战法有很深的了解,也有很多针对性的对策,所以南宋才能坚持住。而欧洲人从未遭遇过游牧民族的侵袭,对于蒙古军的战术缺乏了解,难以抵御。
二.南宋名将辈出,欧洲将才稀少。
南宋末年涌现出了一批诸如孟珙,余阶,王坚等名将,他们屡败蒙古军,甚至还击杀了蒙古大汗蒙哥,使得蒙古军屡次徒劳无功。而西方却缺少这样的名将。
三.南宋城池高厚,宋人善于守城,西方城池低矮,且粮草不足。
南宋为了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修建了许多城高墙厚,粮草充足的坚城,比如襄阳。而且,南宋守城厉害,蒙古军久攻不克。而西方的城池远不如南宋的坚固,而且里面粮草不足,加之蒙古军喜好夜袭,军队来去如电,西方吃尽了苦头。
四.南宋地形复杂,水系纵横,西方一马平川。
南宋西有山地众多,易守难攻的川蜀,东有湖泊纵横,水系繁多的江淮,中有城高墙厚的襄樊,地形复杂,不利于骑兵的驰骋。而西方一旦越过了乌拉尔山,就是一马平川的东欧平原,地势平坦,十分利于骑兵的驰骋。
五.南宋军民一心,西方各怀鬼胎。
南宋军民一心,坚持抗蒙,崖山一战,几万宋人投海殉国,不愿投降于元朝,他们英勇抗战。而西方邦国林立,彼此支持有限,经常出现救援不及的情况,他们各怀鬼胎,难以真正联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