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老百姓如何如何建造房屋?他们的住房条件怎样?

唐朝在很多国人的心目中,就是盛世王朝的代名词。历史上记述的唐朝也是,一个"万邦来朝"的强盛国家。在这种强大的国家实力掩映之下,很多生活在唐朝时期的老百姓,也基本上都过上了令后人羡艳的"小康"生活。

但是别人认为唐朝就算再强盛,也是一个以"家天下"为政体的封建国家。所以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生活在唐朝时期的王公贵族们,几乎占据了80%以上的社会财富。而处于社会中下层的老百姓,则只能在剩余20%中求生存。

历经1000多年的风雨洗礼之后,世上已经几乎找不到可以证明,大唐盛世的人文建筑群了。就算是在西安城内也已经,遍寻不到唐朝的踪影了。

所以后人只能够通过史料以及文献,亦或是在存世的画卷中,通过文字、图像以及个人想象,去感受唐朝的辉煌历史。

如果按照历史学家或考古界的说法,最能够体现一个朝代历史风貌的鉴证文物,恐怕只有曾经屹立于世上的古代建筑了。

但由于时间太过久远所以根本无法找到唐代时期的古建。但幸好唐朝时期的史料比较丰富,所以后世人才能有幸了解唐代的房屋建筑风格。

唐朝房屋建筑特色之官宅与民宅之分

唐朝建立之后结束了隋末时期的战乱局面。作为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最需要做的就是颁布各项利国利民政策,同时还要进行规模庞大的战后重建工作。

由于唐朝统治者曾是隋朝时期的一方"诸侯",所以当立国之后很多方面,基本上都承袭了隋朝的风格。

从房屋建筑方面来讲唐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其实就与隋朝时期相差无几。尤其是宫殿与官署建筑风格,基本上都是在隋朝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所以后世人在谈论或者研究,唐代建筑风格与文化时,基本上都将其称为"隋唐风范"。

1.唐朝房屋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从整体上来看唐朝房屋建筑的风格,基本上都以"气魄宏伟,严整开朗"为主。尤其是随着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层面不断发展成熟之后。

也逐渐形成了具有"大唐风范"的建筑体系。唐朝时期的宫殿、苑囿、官署,建筑布局更趋向于规范与合理。

曾整体建筑风格上来看,皇宫与官署基本上都具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庄重大方,以及形体流畅、华美中带有古朴的建筑特征。笔者认为唐朝时期的建筑,其实就是大唐王朝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2.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朝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所以在政治支持、经济基础与文化影响的大背景之下,唐朝的建筑风貌在一时间也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尤其是唐代都城长安,更是成为了当时世界最繁荣的大城市。

唐代都城长安的兴建其实与隋代规划息息相关。因为长安城是在隋朝宫殿基础上,进行的扩建以及装修。当长安城兴建结束之后,不仅体现出了大唐王朝的风范,而且也受到了当时似很多国家的效仿。

古代日本建筑其实就是按照唐朝都城长安的设计,而融入了本国建筑风格之后兴建起来的。日本平成京和后来的平安京的整体建筑风格,其实都与当时长安的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也依然可以在日本看到,当年大唐王朝的建筑风范。

3.唐朝官署的建筑风格

据史料记载长安城内的大明宫,建筑面积相当于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其他建筑虽然没有大明宫规模宏大,但是也动具有整齐划一的风格。长安城内的府城、衙署等建筑,也同样具有面积宽广的特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唐朝时期的官署面积,在整个封建社会中都可以排在前列。

唐朝官员的府宅也同样恢宏大气,当时官员们会按照官阶等级规定,住在不同规模与等级的房子中。官员府宅的大门多以高门大院著称,而且很多权臣家的大门,还会刷一层朱红色的漆刷,这其实也是"朱门"的来历。并且也成为了官员与富贵人家的代名词。

除了府宅大门的颜色上有一定规制之外,其实"门环"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达官显贵之家的"门环"材质多以黄铜为主,而且还会刷上一层金漆;

而且"门环"的大小也会与大门相匹配。如果大门高大威严那么"门环"也会比较大,并且还会雕刻精美的花纹。可以说"门环"也可以昭示着主人的地位和财富。

唐代时期的官署与官员府第,之所以会体现出匠心独运的设计理念,其实与当时的建筑水平息息相关。当时社会中掌握建筑设计,以及施工原理的技术人员非常多。这说明当时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建筑体系。

4.砖石结构房屋已经出现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认为古代的房子都是以木材建造为主。事实上在唐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砖石、砖瓦结构的房子。

这一点其实可以从唐代遗留下的"佛塔"中得到证实。相比较于木质结构的房屋来说,砖石建筑更加牢固而且保暖性也非常好。

虽然在唐朝时砖石结构的房屋并没有得到普及。但是也说明了当时已经掌握了,建造砖石结构房屋的技术。虽然砖石结构建筑多以"佛塔"为主,但却体现出了唐朝时独具一格的建筑特色。

5.唐朝老百姓的房屋建筑特色

(1)底层老百姓的住房条件

生活在封建社会中下层的老百姓,由于他们占有的社会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且每一年能够攒下的余钱也十分有限。所以当时唐朝老百姓的房子,不仅建筑面积特别小,而且就算是建筑材料也十分低廉。

确实要记载当时很多老百姓的房子,都是用"土坯"搭建的。简单的说就是将河泥放进模子中,然后通过杨过曝晒变成泥砖。然后再将这些泥砖堆砌在一起,就成了一所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了。

当然对于特别贫困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只能蜗居与茅草房中,甚至赤贫家庭连一座茅草房都没有。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曾写过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歌中就曾有对茅草屋的描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深秋时节秋风越来越肆虐,诗人巨著的茅草屋由于年久失修,根本经不住狂风的吹袭。所以才会被秋风吹得支离破碎。这其实也是对底层老百姓住房条件的真实描写。

(2)富贵人家的民宅建筑与装修风格

当然任何人会都会有穷人与富人之分,就算是没有任何官职与势力的富人,他们由于拥有较多的个人财富。所以在建造房子的时候,不仅可以购买大量的建筑材料,同时在房子主体建筑完成之后,还会在室内进行简单装修。

"宽门大院"一直都被认为是富贵家庭的重要。生活在唐朝时期的很多富人,为了显示出个人的身份地位,在建造房屋的时候也会特别奢侈。唐朝时其实就已经出现了"套院"风格房子。而且多以"里三层、外三层"的格局居多。

尤其是对于大富家庭来说,房子的数量甚至会超过几十间。并且都有比较结识的院墙,以及宽敞明亮的大门。虽然按照唐朝时期的规定,老百姓的住宅不能建造得过于华丽。而且也不能超过官员府第的规模。

但是在一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也依然会有很多人会逾越礼制。并且主人的正房一般都比较宽敞。最重要的是还会有客厅设计,虽然普通人家的客厅基本上都比较小。但是富贵人家的客厅却足以容纳几十人同时用餐。

(3)房屋建筑装修"逾越礼制"会受到处罚

但是在京城或者比较知名的古代城市中,一旦在建筑房屋的时候出现了逾越礼制的行为。轻则会受到邻居举报并被罚款,同时也会对房主进行警告,并在限期之内拆除"违章建筑"。但如果屡教不改就会遭受更严重的惩罚。

一旦被官员发现民宅的建筑规模过大,或者说违反了当时的民宅建筑法规与条例。不仅房主会有牢狱之灾,而且邻居知情不报也会被"连坐"。同时,当时的唐朝政府还对,民宅内部装修做出了严格规定。

普通家庭房子的装修风格过于豪华,或者说摆满了珍奇异宝,不仅会受到口头警告,严重的甚至会遭到破坏。同时,家里的宝贝也会被"充公"。但是贵族或官员家庭的装修,则不会受到任何法律法规的制约。

笔者认为这其实就是封建社会,只允许州官放火不允许百姓点灯的等级制度。当然唐朝时的普通民宅就算面积不大,或者说也没有任何装修痕迹,其实也足以令后人惊艳。

因为当时的房屋色调简洁,门窗朴实无华但却可以给人一种厚重之感。

这在唐朝之后的几个朝代中,根本无法感受到这种独具唐朝特色的建筑魅力。笔者认为虽然唐朝时期的建筑文化,也是建立在封建等级制度基础之上。但皇宫、官署以及贵族房屋建筑特色,其实都可以展现出大唐风貌。

虽然贫苦的老百姓只能住在泥砖或茅草搭建的房屋中。但是希望大家不要以偏概全,彻底否认唐朝时期的建筑文化,以及基于这种建筑文化而衍生出来的唐朝建筑特色。虽然唐朝老百姓的住房条件比较差,但在盛唐时期却也可以成为一个与世无争的"安乐窝"。

结 语

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出唐朝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肯定是长安城内的皇宫与官署。因为这些建筑不仅气势恢宏,同时也极具唐朝时期的文化特色。虽然这些建筑物都现代都已经消失殆尽,但不可否认的是唐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在整个中国建筑史中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唐朝时期的民宅基本上都市以,木质、泥砖、茅草结构为主,如果从阶级性上来看确实,无法与官员以及富贵人家的房屋相提并论。但如果从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来百姓们也基本上都比较认可这种冬暖夏凉的房屋建筑特色。

【参考文献】

甘露《浅析中日传统古建筑之间的异同》

郝雯《大明宫建筑名研究》

刘银亮《大明宫与九成宫建筑特点的比较》

张家琪《唐朝的美学思想对唐朝建筑风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