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一般在中国历史上的评价都不怎么样,比如说商超的帝辛(即纣王),秦朝的胡亥,蜀汉的刘禅,北宋的徽钦二宗,皆是被人骂的狗血淋头。对比以上这些人,崇祯也是一个亡国之君,但其评价却很好,鲜有骂他之辈,这是为何?

不可否认的是,崇祯是一个亡国之君,但他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最勤勉,最节俭的皇帝 ,甚至没有之一,也是能下六道罪己诏的皇帝。

商纣王'子受(即帝辛),隋炀帝'杨广(即隋明帝),功绩虽大却也被骂的体无完肤,徽钦二宗就更不用说了,反而崇祯却是,众多历史学家一个同情的对象。

崇祯帝即位后,勤于政务,同时大力清除阉党,此时大明,遇到崇祯这样,一个勤政,节俭的皇帝,展现的是一片中兴之兆。

可是自崇祯元年(即1628年起)

中国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全陕天赤如血,有大饥,有大水,有秋蝗、崇祯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旱蝗,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崇祯即位以来,陕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离失所。

就连中原也于崇祯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

"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其饥民多从李自成。崇祯十三、十四年,南北俱大荒死人弃孩,盈河塞路。"

本来就几近崩塌的大明王朝,

又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并且是烈性传染病的流行,"瘟疫传染,

崇祯十四年(1641年),疫情进一步发展。在大名府,"春无雨,蝗蝻食麦尽,瘟疫大行。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七月,疫疾从河北地区传染至北京,病名叫"疙瘩病","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

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秋间发生的腺鼠疫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天转化为肺鼠疫

北京城中的人口死亡率大约为40%甚至更多,可怕程度十室九空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天津爆发肺鼠疫:"上天降灾,瘟疫流行

崇祯十七年(1644年)秋天,鼠疫南传至潞安府,"病者先于腋下股间生核,或吐淡血即死,不受药饵。虽亲友不敢问吊,有阖门死绝无人收尸者比比皆是"

天灾,瘟疫横行,外有满清,内有农民起义,

此时,农民军起义已经十余年了,从北京向南,南京向北,纵横千里之间,白骨满地,人烟断绝,行人稀少。

崇祯帝召保定巡抚徐标入京觐见,徐标说:"臣从江淮而来,数千里地内荡然一空,即使有城池的地方,也只见四周围墙,放眼望去都是杂草丛生,听不见鸡鸣,听不见狗叫,看不见耕田种地之人,像这样天下,这样的大明,陛下将怎么治理呀?

崇祯帝听后,潸然泪下,叹息不止,于是,为了祭祀难民和阵亡将士还有被杀的各位亲王,崇祯皇帝便在宫中大作法事来祈求天下太平,并下诏罪己。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 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上吊死前于袍服写有罪己诏: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最后一道确实不算罪己诏,但是看看大明京师陷落之时,曾经拒不迁都的文臣,都逃之夭夭,只留下了皇帝,和不多的卫兵,就可以知道崇祯是多么的不易,遇到这样的一帮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