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区在古代是白种人和黄种人的交汇处,这导致两大种族在此地产生了大量的融合,使得今天的中亚各民族兼具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外貌特征。
其实最早在中亚定居的种族应该是高加索白种人,由于气候干燥少雨,欧亚大陆中部地区有许多保存较好的古墓葬,甚至连墓主的皮肤都还没有腐化,出土时仍能清晰辨别外貌轮廓。在出土的西域墓葬中,墓葬主人都带有明显的白人外貌特征。
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与西域国家接触,当时汉人对于白人的外貌特征就比较惊诧,称其"碧眼多须"。《汉书?西域传》中曾写道:"自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自相晓知也。其人多深目,多须髯"。
从《汉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到,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发现中亚地区的民族长相不同于中原,在汉人的描述中,西域民族带有显著的白种人特征。
从秦汉开始,中原人对于西域的印象就是高鼻深目,这种认知一直持续到唐宋时期,唐代人在提及西域民族时仍旧时多形容其"青眼、赤发",可见直到唐宋时期,中亚地区民族还是以白种人为主。
不过中亚的地理位置比较平坦,多草原分布,于是来自蒙古高原的黄种人游牧民族就经常入侵中亚。例如最早大规模入侵中亚的游牧民族是匈奴人,匈奴人本身就是黄种人,在统治西域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当地民族发生融合。
但是匈奴由于人口较少,且统治中心一直在蒙古高原,与西域民族的融合并不多。后来到南北朝时期,蒙古高原上的强势民族一波接着一波崛起,尤其是突厥强大起来后,控制从蒙古高原到中亚里海之间的广大地区。
在唐太宗时期灭掉东突厥之后,西突厥的统治中心迁往中亚地区,加速了突厥人和中亚民族的融合。从突厥西迁开始,中亚地区民族就开始带有黄种人特征,从白种人逐渐演变为黄白混血人种。
后来蒙古帝国崛起之后,成吉思汗灭西辽和花剌子模,中亚被并入蒙古帝国版图。在此后的上千年里,中亚实际上一直是由以成吉思汗后裔为主的蒙古人统治着,中亚各国中都有蒙古血统,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其开国君主贾尼别克就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后裔,因此哈萨克人也带有大量的蒙古族血统,今天的蒙古国一直视哈萨克斯坦为兄弟。
然而虽然蒙古人在血统上对中亚影响较大,但在文化上却败给突厥人,今天的中亚五国中,除了塔吉克斯坦以外,其他的四个国家都自称是突厥后裔,包括哈萨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