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晚年大肆屠杀功臣,尽管为后世诟病,但从封建集权的角度来讲,屠戮功臣便是消除潜在的隐患。所以无论是军功彪炳的徐达,还是李善长、胡惟庸,乃至自己的亲外甥李文忠都成为巩固皇权的牺牲品。但二虎(原型汤和)却先封侯后封国公,一生太平无事,朱元璋对其恩宠有加,未遭到清算的命运。

1.二虎为功臣武将,却最早见识了君臣有别的厉害,所以一生奉上恭谨

二虎是朱元璋起事时的铁杆,在大明建国之初,也有点不拘小节,喝酒喝醉的时候也曾经说过朱元璋的浑话。但是论功行赏的时候朱元璋却当着功臣的面,对此大加斥责,所以只封了一个中山侯。换作其他武将,肯定对此十分不满,但二虎见识了朱元璋的厉害,明白大明建立后君臣有别。

即便是一起打江山的兄弟,此时也应该各自归位,所以此后二虎奉上恭谨,再没有胡言乱语的行为。并且在行军打仗之中,处处遵守朱元璋的法度,哪怕拼着打不赢,也不愿违背朱元璋的旨意。这在大明建国之初,是难得的异数,当时诸多功臣武将,十分骄矜,不但四处宣扬自己劳苦功高,且行事做派自成一套。

二虎的做法自然令朱元璋十分满意,同时也加重了对功臣武将的恨意和忌讳,开始了屠杀功臣之路。

2.天下太平之时,二虎急流勇退告老还乡,放下了手中的兵权让自己保命

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朱元璋始终恭谨有加的并非只有二虎一人,其中徐达便是十分小心翼翼且处事谦卑的人,但徐达再谦卑,也无法消除朱元璋心中的忌讳,正因为其功高盖主,且拥有相当的权势和兵权。因此,便有了徐达背后生疮,朱元璋却赐食蒸鹅令其病逝的悲惨结局。

二虎在朱元璋晚年已经看到,功臣掌握兵权已经成为皇帝的心病。所以果断放弃兵权爵位,告老还乡,这样才能够改变朱元璋对自己的猜忌。二虎向朱元璋告老之后,朱元璋大喜过望,解除了功臣代表二虎的兵权,实际上也是解除了自己的忧虑,所以为二虎在凤阳修建府邸,使得二虎衣锦还乡。

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再明白不过,就是希望诸多功臣武将也能够将二虎的行为当做榜样,但贪恋权位的人看不到朱元璋的暗示,最后落得被杀的命运。

3.二虎告老还乡之后,两耳不闻窗外事,却时时主动向朱元璋报告自己的行踪

二虎告老还乡后,两耳不闻窗外事,专门买了一些妙龄女子,纵情声色,不思进取。尽管这种做法和其本身功名十分不相衬,且容易引起时人的非议。但二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唯独在乎朱元璋的看法,拼命自污。

同时,二虎还及时向朱元璋报告自己的动向及行踪,让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处境。因为二虎明白,即便自己不汇报,也有锦衣卫向皇帝告密,所以二虎大门敞开,日日宴饮,朱元璋知道后非但不恼,反而念及二虎的诸多好处。

概而言之,朱元璋不杀二虎,原因有三:

其一,二虎见微知著,奉上恭谨,二虎原为虎将,粗犷彪悍,但因饮酒妄言受到朱元璋责罚,至此明白君臣有别,一生奉上恭谨;

其二,二虎不恋权位,急流勇退,朱元璋晚年天下大定,功臣却仍掌握兵权,二虎急流勇退,不恋权位,令朱元璋免除心中忧虑;

其三,二虎虚与委蛇,纵情自污,告老还乡未必能让朱元璋彻底放心,二虎故意纵情声色、不思进取,但仍及时汇报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