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仅是家庭血脉与家风的延续,也是国家精神和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是每个家庭都需要关注的话题。

在我国,上大学可以说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目标",毕竟只有迈进大学的门槛,才有可能通过大学生的身份进阶为硕士生、博士生等等。

不过,大学生活和义务教育及高中不同,这相当于一个"小社会"。学生面临的不仅是学业压力,还有同辈社交、上下级社交、个人兴趣爱好探索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然而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学们在处理这些压力和问题时,消费支出是免不了的,所以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消费水平普遍会比高中多好几倍。

但这就给很多家长出了一道难题。毕竟作为父母,在学生初入大学校门时,既担心给了太多生活费孩子乱花,不懂得节制,又担心生活费给得太少委屈孩子,因此往往会陷入纠结之中。不过,我们从多维度去了解大学生生活费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这种纠结。

生活费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

首先明确一点,作为刚刚步入大学的他们来说,还不具备自我赚钱的时间和能力,因此,孩子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父母的支持。

虽然也有一些学生通过校内勤工俭学岗位或者兼职获得了生活费之外的经济来源,但毕竟占少数。

此外,进入大学后孩子虽然有了更多的自由性,拥有了更多的身份,但其最主要最基本的身份仍然是学生。特别是在大一大二时,校内课程一般安排得都十分紧凑,同学们想找到合适时间的兼职工作也比较困难。

可以说,生活费是大多数大学生支出的主要来源。但你知道吗?大学生的生活费其实也有档次划分,只不过很多家长都不了解而已。

大学生的生活费等级表出炉,1500元属于啥水平?

由于家庭消费观念、所处城市等不同,大学生的生活费也各不相同,不过基本都在1000元及以上。根据金额的不同,我们将生活费分成了三个水平,那么来看看你在哪个层次吧?

●最低档次:1000元在一二线城市温饱难以保证

记得笔者上大学时,同学们的生活费基本都维持在1000元左右,这笔钱在当时对我们来说是十分足够的。

然而六、七年过去了,1000元的生活标准虽然能够度日,却也并不宽裕,尤其对于在一二线城市的大学生来说,这笔钱会花得相当拮据,甚至在没有补贴的三本院校,学生拿着最后一档的1000块钱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证。

●中等水平:1500-2000元基本处于"小康状态"

1200-1500元的生活费在如今的大学校园基本算得上是中等水平,如果遇到需要买书籍资料或者报名参加竞赛的月份,基本花销会在1800元左右。

对于学生来说,这笔钱足够在饭后买些香瓜、哈密瓜等新鲜水果,有时候还能够外出和同学们小吃一顿,生活得十分"小康"。

●高级选手:2000+学生日子过得很滋润

一般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的学生,都属于寝室里的"大款"了,日常饮食标准也比较高,甚至略微夸张一点地说,如果大家恩格尔系数比较高,并且没有对象的话,那么这些孩子顿顿大餐也是没有问题的,小日子十分滋润。

看到这,我们可能还是比较迷茫,究竟一个月给孩子多少钱的生活费才合适呢?不要着急,我们可以考虑下面三个要素进行选择。

给学生设定生活费标准时,可以参考三个要素

【要素一】:城市本身物价情况

首先是孩子所处城市的物价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生活费最基本的因素。如果城市整体物价水平高,例如北上广深,那么孩子校园内的食堂、超市、水果等的物价水平相应也不低。

同时,孩子外出聚会、玩耍的成本也相应的提高,所以家长就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消费水平来适当提高生活费。

【要素二】:周围同学的普遍生活费数额

另外,在孩子入学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询问其他同学的生活费水准。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融入朋友之间的交往,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生活花费平均水平,用以参考。

【要素三】:人情花销占比

此外,我们不仅要考虑孩子自身衣食住行的花费,还要考虑孩子与同学的交往支出。比如,社团聚餐,宿舍聚会,班级活动等,都是额外的人情花销。

如果孩子生性活泼,热爱聚会,那么这笔钱是一定少不了的。另外,要是学生本人交了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也要适当给予一些经济上的支持。

除了靠家长"救济",大学生也可以自己尝试勤工俭学

当然了,同学们如果实在觉得生活费不够花,也不要完全"躺平",全靠家长救济,大家也可以尝试着自己打工才行。

目前许多高校都会专门为同学们设置助学、助班、学生助理等职位,或者食堂、超市、咖啡馆等都会招聘学生兼职。

孩子们可以选择一个学业相对轻松的学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就近勤工俭学,积累工作经验,在干中学、学中干,这对于个人成长也是一种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