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符,顾名思义,就是像鱼一样的符。提到鱼符,大家可能很快就会想到"虎符"。虎符的作用是来调兵遣将的,那么鱼符呢?鱼符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调兵遣将,还有很多作用。
事实上,虎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一直被沿用到隋朝,为什么在唐朝时期却变成了鱼符呢?是因为李渊的爷爷叫李虎,为了避讳爷爷的名字,所以李渊就开始在全国推行鱼符了。
鱼符到底是用来干嘛的呢?其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种:调兵遣将
调兵遣将所用的鱼符,与我们常见的虎符是一样的。都是将兵符一分为二,左边的一半放在皇帝手中,右边的一半放在将军的手中。
如果皇帝想要派人征调某位将军手中的士兵,就会派人拿着皇帝手中的那半鱼符前去。如果两个鱼符能够勘合,将军就会允许此人将士兵带走。
想必大家对"合同"这个词非常熟悉,因为在工作中,我们要跟公司签合同,跟合作伙伴签合同,即便购买房子、车子等都要签合同。然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合同其实就与鱼符有关。在用来调兵遣将的鱼符中,如果将两块鱼符合在一起,我们就能看到"合同"二字。我们现在所签的各种合同也是受到鱼符启发才发明出来的。
第二种:身份的象征
这种象征身份的鱼符被称为"随身鱼符"。随身鱼符对于官员来说,就像我们现在的身份证一样,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职位。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区别贵贱的。因此,地位不一样的官员所用的鱼符的材质有所不同。
到底不同在何处呢?皇帝的儿子所用的鱼符的材质为金,一般的官员所用的材质为铜。鱼符小巧玲珑,通常长6厘米,宽2厘米,为便于携带,一般都放在特制的袋子之中,而这种特制的袋子则被称为"鱼袋"。地位不一样的官员,所用鱼袋的材质也有所不同。三品以上的官员会在鱼袋上用金进行装饰,而五品以上的官员则用银装饰,身份低下的官员则用铜装饰,有些官员甚至不允许拥有鱼符和鱼袋。
第三种:出入皇宫
皇宫不是一般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如果没有皇帝的召见,一般人是不允许进入皇宫的。即便皇帝召见,如果你没有凭证,也同样不能出入皇宫。这时,鱼符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每当皇帝召见,你就可以拿着鱼符自由出入了。
此外,鱼符还可以用作打开宫门或者关闭宫门。如果皇帝有命令,就会派人拿着鱼符让管理宫门的士兵打开或者关闭宫门。
这时,管理城门的士兵就会拿出自己的鱼符,然后与使者的鱼符进行勘验,如果两者能够勘合,士兵则立刻听从其吩咐。如果不能勘合,证明此人假传圣旨,然后就会将其逮捕,送交朝廷治罪。
第四种:任免官员
官员调任或者任免都是常事,但由于古代交通不方便,如何确定让一个官员取代另一个官员去上任呢?这时就需要用鱼符来作为凭证了。如果此人拿到的鱼符与离职的官员所用的鱼符正好勘合,那么他就能取代这名官员。
不过,在任免官员一事上,不但需要鱼符,大多时候还会配有任免文书加以佐证。
鱼符大多时候代表着自己的身份,所以很多唐朝的官员都争相佩带鱼符。但这种荣耀起初在官员过世之后是要被剥夺的,因为朝廷要在他们死后收回鱼符和鱼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感觉这种做法实在太不近人情了,毕竟官员生前为朝廷做了很多贡献,死后却被剥夺了这种荣耀,因此才逐渐放弃追回鱼符,并允许官员将鱼符一起埋葬在棺木之中。
到了武则天建立武周王朝之后,她废掉了鱼符,然后另辟蹊径发明了龟符和龟袋,并且规定: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用金龟符,四品的官员只允许用银龟符,而五品的官员只能用铜龟符。
正是因为如此,诗人李商隐才写了一首诗叫《为有》。诗中说:"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诗中所谓的"金龟婿"就是指拥有"金龟符"的人。而后人便用"金龟婿"来形容有车有房父母双亡的有钱有势的女婿。
等武则天退位后,鱼符再次取代龟符而兴起,并一直延续到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