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明清两朝最高的权利中心。如今故宫早已成为了我国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去过故宫的朋友们都知道故宫周围的建筑高度都很低,这又是为什么呢?
天安门坐落在中国北京市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设计者为明代的御用建筑匠师蒯祥。天安门始建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时称为承天门。
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1925年10月10日,国立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始对民众开放。
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它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之一。1961年,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天安门广场最早呈倒“凸”字形,明代称“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时期称“中华门”;当时的广场是一块禁地,普通老百姓绝不允许涉足,即使探头张望也会犯下“私窥宫门”的大罪。
朱元璋这种隔代立嫡的作法引起了他其他儿子们的不满,其中以皇四子朱棣为代表。朱元璋死后,朱棣随即就与他的侄儿建文帝朱允炆开战了。在为期四年的战争中,朱棣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次战争史书上称为靖难之役。
朱棣取得胜利以后,就把权利中心从南京转移到了北京,故宫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自此之后故宫就成为了明清时期历代皇帝的居所,直至后来溥仪退位。
因此那时人们要从东城去西城只能绕到大明门以南或地安门以北。就是官员等到了门前也必须下马步行,可见广场之神圣。
咱们先来说一下故宫的历史,大家都知道,明朝建立初期其最高权利中心并不是在北京,而是在今天的南京。朱元璋登基称帝以后,立的太子是朱标,但朱标却英年早逝,这对朱元璋的打击很大。后来朱元璋爱屋及乌就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即所谓的皇太孙。
说了这么多故宫的历史,那么故宫作为北京城的中轴核心,为什么周围没有高大建筑呢?有的人会说是为了视线保护,为了保护古建筑的历史原貌。当然,这种说法肯定是正确的,只不过这种观点是后来才形成的。
其实更早提出不要在故宫周围建高大建筑的人正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建国初期周总理就曾指出:北京是一座古城,凡是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周围都不允许建高层建筑。正是在周总理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才有了如今的这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