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字义贞,是隋末唐初名将之一,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堪称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凌烟阁二十四开国功臣之一。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程咬金的大名,在脑海中也可以勾勒出程咬金的形象,身材健壮,手持一柄"八卦宣花斧",但是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跟想象中完全不同,根本不擅长使用三板斧!

很多人印象中的程咬金出身贫寒,一身蛮力,喜欢打抱不平,靠着"三板斧"击败无数对手,《说唐》中有这样一段:俊达闻言,就叫家丁取出一柄八卦宣花斧,重六十四斤,拿到面前。咬金接斧在手,就要舞弄。"从此以后程咬金就喜欢上了斧头。

相传程咬金在做梦的时候通过仙人指点,学会了"天罡三十六斧",但是醒来后却只记得三招,便有了"三板斧"说法。有了斧头以后,程咬金的战斗力有了很大提升,隋末英雄中很少有人是他的对手,程咬金以"混世魔王"自居,被选举为瓦岗首领却无所作为,无奈之下将瓦岗首领让位于李密,瓦岗兵败以后投奔李唐,事实却并非如此。

《旧唐书》是这样描写程咬金的: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程咬金是济州东阿人(如今山东地区),年少的时候就相当凶猛,善于使用马槊!马槊是古代一种重型的骑兵武器,汉朝后期兴起,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越来越强大的骑兵,其长度要长于先秦时期常用的矛类兵器,是隋唐时期将士们惯用的一种冷兵器,由此可见程咬金并不善于使用三板斧!

程咬金的出身并不贫寒,相反他出生在官宦世家,从他的曾祖父到他的父亲,都是在朝廷当差的,而且程咬金的父亲程娄曾是济州大中正,后来又追赠为瀛洲刺史,官职相当高。程咬金长大以后,正值是隋末时期,当时社会动乱,盗贼兴起,隋朝官员没有作为,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程咬金仗义豪爽,见不得百姓受苦便组织了一支百人的武装队伍,负责对抗盗贼,保护乡亲们。

程咬金一直以救助万民为己任,手下虽有百十号的兵马,但是光靠这些人是成不了大器的,为了能够更快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程咬金投靠了李密领导的瓦岗寨,李密得此大将自然以礼待之,命程咬金为内军骠骑,掌管数千精兵良将,征战沙场。后来李密居功自傲,败给了王世充,程咬金被捕,归顺王世充,但是王世充为人阴险狡猾,程咬金不甘于为这样的人卖命,于是投奔了李世民,为大唐建功立业,成为千古福将。

按照《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记载,程咬金擅长使用马槊并非是斧头,而且他从没有当过瓦岗首领,投奔瓦岗之时李密早已经是瓦岗首领了,而将王位禅让给李密的人是翟让并非程咬金。由此看来,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与很多人印象中的程咬金有很大的出入,甚至说丝毫不沾边,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况?

《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中为了提高读者的兴趣,给程咬金这个人物增加了很多戏份。作者让程咬金这个人物在性格、习惯上做了很大的改变,小说题材的书籍相对于正史类书籍来说更加受欢迎,程咬金的"三板斧"也渐渐深入人心。后来又有许多以"隋唐英雄"为题材的电视剧播出,为了提高节目的精彩程度,程咬金一直都是以搞笑风趣的形象出现,而且使用的武器都是斧头。这就不难说明为什么人们印象中的程咬金与历史中的程咬金不同了。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说唐演义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