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历史发展到宋代,商人才开始如鱼得水,他们不仅获得了更多权利,同时地位也有所提升。虽然宋朝依然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开始逐渐接纳商人。国家法律制度对商人的限制也逐渐减少。直到商品经济高速发展之时,宋代商人的社会价值才逐渐展现出来。
宋代商业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再加上统治阶级大力倡导经商,所以没有考中进士的"文人从商",就变成了当时社会中的一大特色。当知识与经济相互融合之后,宋代的商品经济终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程度。
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繁荣
1. 宋朝商业发展的必然性
火药、印刷术、纺织、瓷器等多个商业模式轮番发展,这不仅有力的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走向高潮,同时也激起了全民经商欲望,为奠定宋代商业规模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宋朝中期航海、造船、医疗等领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
2.市场经济发展迅猛
在宋代经济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推动下,以市场为主导、政府调控为辅助的市场经济开始诞生。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终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同时很多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的读书人,在商品经济发展浪潮的影响之下,也开始对商业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十分明确,就是借着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将这些纱卖给京城中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目的就是为了赚一笔学费或吃穿用度的费用。如果从这一点来看还大有"勤工俭学"的意味。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完全超出了宋人的期待,可谓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几乎都参与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商业活动之中。在这种经济拉动内需的大好趋势之下,宋代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以及因此而衍生出来的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宋代都城内的商人们,每天都排成一列贩卖人们需要的商品。甚至还出现了囤积居奇的现象,这些商人为了牟利也曾不择手段。但是他们的生活质量却特别高,这说明商品通过商业活动赚取了大量金钱。有钱之后基本上都过上了奢侈的生活。
很多人在商业发展中看到了富裕之路,农民们也放弃了薄田前去经商,正所谓"自来兼作商旅,大半在外";生活在宋朝的女性也可以从事商业活动,南宋临安著名小吃"宋五嫂鱼羹"名震京城。这位宋五嫂经商之后"人竞市之,遂成富媪"。
3."夜市"中的商品
"士农工商"最末席之商人
1.商人地位低下的原因
古代中国是非常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经济支柱,为社会各个阶层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必要的经济基础。所以古代社会中的农民虽然日子过得比较苦,但是相对来说社会地位要比商人高很多。
还有一点就是在农业经济的影响之下,"男耕女织"就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因此古人对普通商品的需求并不高。一些简单的物物交换,生产者本人就能直接参与,根本无需商人在中间牟利。所以商人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显得极其尴尬。
只不过当时的老百姓看不出这一点而已,所以才会从上至下抵制商人,甚至有很多人还特别厌恶生人。认为他们就是谋取私利的小人,这与孔子所的"君子坦荡荡"观点相悖。反而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商人的形象就是"小人常戚戚"。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从先秦时期开始,一直到宋代之前商人都像过街老鼠一样。
2.商人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商人流动性特别大,所以很难受到国家约束,很多古代商人都曾逃避过劳役与兵役。这种情况就会影响统治阶级,对他们的直接管理和控制。商人自由平等思想意识和奢华的生活状态,对封建"君主专制"造成一定威胁,所以统治者才要全力打压商人抑制经商活动。
3.受到"重农抑商"意识影响
秦朝开始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因为农耕才是"国之根本"。在商鞅的倡导之下商人变成了社会中的最底层。虽然他们通过经商可以获得很多财富,但是国家法令严格禁止商人穿绫罗绸缎,外出的时候不能乘坐马车,并且商人的后代也不能从政。
到了汉朝时期商人地位依然低下,既不能做官也,不能够购买田地,同时还要向国家申报个人财产。根据个人财产多寡都要缴纳一定量的税收,如果不申报或者申报目不属实,就要被发配边境从事苦力劳动,因此汉朝商业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
结 语
现在社会中的商人不论地位还是财富,都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点。但是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商人阶级,却处于"士农工商"的最末席。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除了与政治体制有很大关系之外,其实还与儒家思想的引导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黄川洹《侃谈宋代商人的"营销策略"》
许华松《宋代商人法律地位之研究》
于志娥《宋代商人的经营活动与收入状况分析》
常大群《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