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整个战役长达半年之久,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这不得不让猜疑。

朱子彦在文中提到,当时诸葛亮虽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裴注中均未见诸葛劝谏的记载。

退一步讲,即使刘备宠信关羽,没有把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定下的策略放在心上,但是战役开始之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诸葛一生谨慎,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

从以上来分析,对于关羽的最后败走麦城,我们不得不认为是诸葛亮在"借刀杀人"。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除掉关羽呢?

我们得一步步来分析。

诸葛亮还在隆中的时候,曾与好友徐庶等有一番对话,诸葛亮说徐庶他们仕进可至刺史、郡守,当反问他能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可见其大志。

诸葛亮出使东吴时,东吴重臣张昭想推荐他侍奉吴主,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贤"、"尽"两字更进一步体现了诸葛亮胸怀天下的大志。

在刘备集团,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显然是不如关羽、张飞的。 而关羽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对此史书多有记载。他一直瞧不上士大夫,而且对诸葛亮很是嫉妒。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所以最终诸葛亮借襄樊之战这个大好机会除掉了关羽。